人民网
人民网

这枚钱币里蕴含中国一体意识

2025年02月22日10:35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近日,在吐鲁番博物馆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图片展”上,两枚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看似平平无奇,却承载着一段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各民族的深刻影响。

这两枚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是吐鲁番博物馆征集而来的,年代为宋代,圆形无孔,正面铭文为阿拉伯文。经专家研究,铜币上的部分铭文意为“桃花石可汗”,即中国可汗,是当时的喀喇汗王朝君主对自己的称呼。

喀喇汗王朝是西迁中亚的回鹘人建立的政权。其中,东喀喇汗王朝的一部分位于今新疆南部地区,并以喀什为其都城。

考古发掘显示,新疆南部的阿图什市、策勒县、巴楚县等地均有出土喀喇汗王朝钱币。其中,“桃花石可汗”字样钱币出土多枚,目前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喀什地区博物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等。

“桃花石”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缘何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代名词?根据专家研究,“桃花石”是古突厥语中“中国”一词的音译,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

“桃花石”首次在汉文文献中出现,是在宋末元初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书中记载,丘处机一行途经阿力麻里城(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时,发现当地农民虽采用中原的开掘水渠灌溉法,但取水方式却与中原不同——他们用瓶器取水,用头顶运回。见到丘处机一行携带的中原汲水用具后,当地农民欣然称赞:“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宋代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对“桃花石”的解释是:桃花石乃是摩秦的名称。秦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这里的“秦”代指中国,“摩秦”指的是中国宋朝。在这部文献中,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这一称谓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回鹘人”。

“‘桃花石’并不仅指中原地区,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包括西域的地方政权喀喇汗王朝。”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表示,“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的出现充分印证,在宋代时期,尽管西域远离中原,但西域各民族依然保持着强烈的中国一体意识。‘桃花石可汗’铜币既是东西方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同时也是‘大一统’理念对中华各民族深刻影响的有力见证。”(赵梅)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