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做扎根边疆的白杨

2月中旬的新疆且末县,尽管寒意还未褪尽,干部群众已忙得热火朝天:清理疏通灌溉渠道,在大棚里移栽菜苗……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东北小伙张青波,便是这忙碌大军中的一员。
张青波是一名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且末县阿羌镇一级科员,虽然来新疆的时间不长,但这些年的经历,已经让他和这里的乡亲们建立起深厚情谊。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21年从北方民族大学毕业后,张青波毅然踏上开往新疆的列车,赴一场青春之约。横跨4000多公里,他从家乡辽宁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图木舒克市,服务于该市妇女联合会。
刚走上妇女儿童工作岗位,张青波不知如何干起、该干什么,单位领导同事手把手教他工作重点,还传授了“工作秘诀”:保持耐心、细心、热心、贴心、同理心。
一次,张青波与同事摸排走访先心病儿童,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说:“叔叔,我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操场上奔跑,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当天,张青波和同事向兵团妇联、慈善总会汇报情况。后来,在各级妇联和慈善组织共同努力下,一部分先心病患儿顺利完成手术,那个女孩康复后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张青波。“那一刻,我感到特别开心。时至今日,孩子们的笑脸还常常浮现在眼前。”张青波动情地说。
1年多的志愿服务期间,张青波共争取“小候鸟”图书角、“两癌”救助等公益项目13个,筹集180余万元关爱金。2022年,张青波入选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在新疆,张青波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服务期即将结束时,他作了一个决定:留在新疆继续奋斗。他鼓励自己:“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我愿做边疆的一棵白杨。”
2022年12月,张青波通过考试,成为阿羌镇阿羌村党建专干,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得知村里的农牧民夜校缺一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助教,张青波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请缨接下了这项任务。每次课前,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连接测试教学设备,协助老师上课;课后,耐心为村民复习重点,分享参加普通话测试小技巧。
半年多时间,共有近千人次从农牧民夜校学成结业,乡亲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张青波大为感动:课堂上,每播放一张教学课件,大家就会纷纷举起手机拍摄上面的内容,一双双眼睛充满求知欲。“有位大姐,每次上课都带着几岁的女儿。母女俩一起学习的画面,真美好!”张青波说。
调到镇里工作后,张青波有一半时间仍花在村里,每周至少要安排3天下村,帮助村干部做好党建工作,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等。来来往往间,张青波成了大家伙的熟人,还与多名村民结成了亲戚。
2023年古尔邦节假期,张青波到村里探望亲戚阿大叔。那时,阿大叔因为生病情绪不佳,张青波的到来,让老人十分高兴,一老一小在院子里拉家常。张青波用手机给老人拍了一张照片,没想到,后来那张照片成了老人生前最后的留影。今年春节,张青波上门探望阿大叔的子女,大家聊起老人生前的一些事,聊到老人的留影,不禁湿了眼眶。
今年过年,张青波没有回家,而是留在了单位值班。他的亲戚杰力力·图尔迪知道后,大年初一召集亲戚朋友做了一桌菜、包了饺子,请张青波吃团圆饭。那天,一屋子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聊天、畅谈新年愿景,浓浓亲情、家的温馨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张青波说,新疆人的心地是那么淳朴、善良,为这么好的人留下来奋斗青春,此生无悔。(王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