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化润疆“三维空间”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知识、精神“三维空间”,实现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感知、认知、认同,进而实现增进“五个认同”的价值目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知识、精神“三维空间”,实现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感知、认知、认同,进而实现增进“五个认同”的价值目标。
感知: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空间”
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精神,只有通过载体赋形,方能被感知。中华文化只有通过符号塑形才易于被感知,而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空间是感知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地理空间”具有特定区域意涵,专指中国新疆,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文化润疆的地理空间指中国新疆大地;狭义而言,文化润疆的地理空间指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住宅区、农村村庄、广场、公园、车站、机场、旅游景点、大型商超、博物馆、图书馆、交通要道等公共场域。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空间,就是在公共场域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使中华文化通过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这些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具有直接被感知、受众面广、长时段发挥作用的优势,让各族群众在时时常常、岁岁年年中感知中华文化。
近年来,新疆一些地方新建楼宇屋舍、老旧房屋翻新,采用中华传统建筑元素风格,白墙青瓦马头墙随处可见,亭台楼阁水榭日渐增多,建筑领域“中国风”吹遍天山南北。同时,新疆诸多大中小学在校园广场设立孔子等中国文化名人塑像,使各族青少年在校日日“遇见孔子”,零距离感知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奠定了感性之基。
认知:构建文化润疆的“知识空间”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成果总集,是文化的载体。构建文化润疆的知识空间,这里的“知识空间”具有特定区域意涵,专指新疆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知识结构。当前,弥补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中华文化知识,丰富完善其知识结构,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这就需要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生动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学习中华文化提供语言支撑。同时,可翻译出版少数民族文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机关、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使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认知中华文化,知晓中华文化的禀赋气质及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夯实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基础。
认同:构建文化润疆的“精神空间”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构建文化润疆的精神空间,这里的“精神空间”同样具有特定区域意涵,专指构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接纳、归属、崇尚、热爱的精神家园。构建文化润疆的精神空间,就是教育引导新疆各族群众认同中华文化。具体而言,就是引导新疆各族群众在对中华文化感知认知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笃信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古代是“自在的民族实体”,近代是“自觉的民族实体”,当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识到各民族共同性是根本、主流、方向、大势,伴随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各民族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持续推进,各民族共同因素不断厚植累积;认识到本民族意识不能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主干和枝叶的关系;认识到藉由中华文化认同,方能增强对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认同,具有做中国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是构建文化润疆精神空间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
在构建文化润疆的“三维空间”进程中,需要注意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文化润疆之“文化”是汉民族文化,推进文化润疆就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实施所谓“文化同化”。此观点与美西方污名化我国政府治疆政策和新疆治理而炮制的所谓新疆存在“文化灭绝”谬论如出一辙。二是认为文化润疆之“文化”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化。这实质上是把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这两种观点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要引导各族群众认识到,文化润疆之“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而集成的中华文化,天然地包括我国各民族文化。不能把汉民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也不能把少数民族文化游离于中华文化谱系。
构建文化润疆的地理、知识、精神“三维空间”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进程,三者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构成对中华文化从感知、认知到认同的完整链条,契合认识发生发展规律,对于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和豪气,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奠定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思想根基,具有根本性、决定性、长期性作用。(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 梁玉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