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县:“我不用‘博士’头衔卖瓜子”

“我就是不想用‘博士’的头衔卖瓜子!”……这几日,带领村民结束直播的刘珊对是否用“博士”头衔在网上卖瓜子一事,再次与弟弟“论战”。最终,刘珊以绝不退让的态度占了上风。
刘珊,30岁,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2024年,她以保留学籍的方式,回到温泉县塔秀乡浩图呼尔布勒格村帮父母卖瓜子。
她的工作日志上,早晨开会、中午出货、下午培训员工、晚上直播,每个时段的安排十分紧凑。
“白天连轴转,第二天还必须早起。”刘珊说话语速飞快,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指挥弟弟盯好设备,命令妈妈回房休息,提醒爸爸早点回家,安排副厂长晚上学习直播带货,中间还快速查看了前一天的业绩。
这样的性格,与她从小被同学称为“学霸”,被家人称作“强丫头”很吻合。
“雅思考试总分9分,我在俄罗斯读硕士研究生时考了7分,还获得6万元奖学金。”刘珊说,她的上进深受父母影响——他们从开小商店起步,发展到2000平方米的餐厅,最好的那一年收入了900多万元。
2018年,刘珊的父母投资1700万元,在村里成立公司,开始卖瓜子。2023年,父母又投资8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了5万亩向日葵,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2024年9月,刘珊考上了博士研究生。不料,妈妈突发脑梗,失去劳动能力。两个月后,她办理休学,回家帮父母打理公司。
现在,爸爸看着女儿每天围着瓜子转,心情复杂。妈妈心里同样纠结,天天让儿子搀扶,去厂里看看。
经营得还不错。刘珊带着村民培育新品种、研发新口味、推出精美小包装。公司的瓜子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着,又与百名网红合作开展直播带货,还与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签了约。
从象牙塔到生意场,刘珊切换身份,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目标:
2025年跨年夜,她与疆内外50多名网络主播互动,推出新研发的4款产品;
1月3日,前往杭州参加新疆特产年货节活动,当日售出40万元产品;
1月5日至9日,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产品推介会,线上线下销售额达百万元;
1月10日,换上先进的炒瓜子设备;
1月12日,在乌鲁木齐开设直营店,建成电商物流中转仓,提升货物调配效率……
记者看到,刘珊在村里成立的电商培训基地和“一村一品”直播培训基地,每天都有人来学习。
62岁的村民兰昌玲种了一辈子地,以前只能等着商贩来家里收瓜子。现在,她是合作社的社员,还是带货主播,卖瓜子月入七八千元。
村民韩芳和丈夫刘李兵原本种玉米,现在是公司的副厂长和车间主任。今年打算在自家地里种植新品种——紫色马牙瓜子。
刘珊说,温泉县邻近阿拉山口口岸,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发展机遇,她发现了很多商机。
一些主播建议刘珊用博士身份带货引流。弟弟也希望以此增加热度。但刘珊想沉下心,让产品靠品质说话,而不是用“博士”头衔换流量。
刘珊说,公司还要继续壮大,她正在谋划引进职业经理人,培训更多农村电商,吸纳新农人加盟合作。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开拓欧洲等国外市场,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新疆的瓜子。(白素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