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写春联送福字 翰墨飘香年味浓
春节,家家户户少不了挂春联、贴福字。春节前夕,新疆各地接连举办迎春送福活动,在各级文化馆、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里,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一字一句写下新年的祝福,为家家户户送去满满的福气。
喀什市“祥蛇纳福 联韵寄情”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在全市安排了30多个点位,书法家书写的春联福字,被相继送往社区、景区景点、社会福利机构以及在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单位。
“近几年,喀什市文化馆持续组织新春送福活动,受到各族群众的关注和喜爱,有的书法爱好者还会专门到活动现场来观看、学习,在书法家的指导下给自己家写春联福字。”喀什市文化馆工作人员阿依提拉·艾散说,街道社区的居民在“接福接春联”中感受到了春节年俗的新活力。
春联是包含多重内涵和元素的中华文化民间文学形式,一副春联由汉字、诗词、书法共同构成,汉字的寓意丰富、诗词的对仗工整、书法的群鸿戏海,成就了春联在春节中的重要作用,它的内容虽然灵活多变,但始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是楹联习俗的一支,与它并列的还有贺联、赠联、自勉联和行业联。
1月24日,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肖龙参加了在新疆日报社(集团)举办的“一纸融光 万福迎春”春联送福活动,开年以来,他已经参加了10多场送春联活动。“户户门庭歌声溢 岁月平安笑语甜”“红梅献瑞祝新岁 瑞雪拥祥贺启门”“春意盈门吉祥宅 福照阖家万事兴”……这些情意浓浓、祝福满满的春联词被肖龙收集在手机里,它们大多是基层群众自己创作的。
“经过多年基层迎新文化活动的涵育,各族群众对过年的仪式感需求愈发强烈,每次活动上,都会有群众带着自己专门为家庭、单位或者朋友准备好的春联词请我们写,字里行间透着用心和讲究,让我感觉到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重视和认同。”肖龙说。
踏着新春将至的脚步,和田市伊里其乡依盖尔其村迎来了几位书法家,他们给村民写下真诚的祝福,贴上火红的期许。“年年到基层写春联送春联,我发现群众对春联福字的寓意认知和审美情趣都在提升。”书法家李韬说,在活动现场,部分书法爱好者会主动提出想要什么字体的春联,除了常见的行书、楷书之外,隶书也非常受欢迎,大家都希望自家门上贴的春联与众不同。
书法家们不仅写得精彩,对汉字和书法形式的讲述也很生动通俗,让大家了解其意和由来,才是推广和传承最好的方式。
“这是商代甲骨文的‘福’,由手、酒、示三部分组成,大家看,就像是一双手捧着酒杯祈福的样子”“家,这个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再到今天的样貌,虽然有变化,但构架始终是‘有屋顶的居所’”……
依盖尔其村返乡大学生艾则提古丽·麦提托合提说:“这次书法家写了很多甲骨文、金文、篆书的福字,很多字都是我第一次见,中华书法艺术太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入了解了。”
目前,“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十二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正在全疆各地举行,在这场持续至3月的活动中,春联和福字是营造节日氛围、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银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