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冬捕,收获的不止是鱼满仓

又到一年冬捕时。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上,当冰钏凿开冰面,一声声清脆的声音,加上绞网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乌伦古湖黎明的宁静,这是渔民们正在准备下网。
乌伦古湖是中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每年12月中下旬进入冬捕季时,渔民丰收的日子就到了。
地处准噶尔盆地北部的乌伦古湖,水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是新疆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湖内盛产20多种鱼种。冬捕习俗在这里年年上演。近年来,福海县立足自身资源,打造冬捕节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冬捕、赏湖景、品鱼宴,感受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
从品鱼到了解渔猎文化
1月17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张海江就穿戴好羊皮袄出门了。在结冰的路面上,张海江走得又轻又快,他是乌伦古湖冬捕连续18届的“鱼把头”。这条路,他已经走了近20年。
“1958年,阿勒泰地区组建了第一支冬季捕捞生产队后,从东北引进拉网捕鱼技术至乌伦古湖,至今已有60多年的冬捕历史,最高纪录曾一网打出83吨鱼。”张海江嘴上说着,手中却忙碌不停。
站在覆盖着白雪的冰面上,看不清水下情况,全靠鱼把头“识冰辨鱼群”,找到下网的位置。开凿网眼,再向两边各走数百步,插旗规划捕捞水面。下网方向、当天风向,张海江都要考虑,“冬捕节,除了流程仪式,讲究还多着呢。”
从小在乌伦古湖边长大的张海江,是当地渔民公认的“鱼把头”,在第十八届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上,他带领100多名渔工向游客展示冬捕的人文景观。
多年前,有游客问“什么是冬捕文化”,很多渔工说不上来。
“要借旅游的热度,让大家更加了解冬捕文化。”2005年,福海县委和政府围绕渔猎文化发展文旅产业,举办了首届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经过多年运作,如今已举办了18届,成为新疆冬季旅游的一张特有名片,每年冬捕期间都会吸引几万人前来观看大规模冬捕的壮观盛景,领略传承几代的祭湖醒网等捕鱼仪式。
正在读大学的努尔江·拜地里汗已经连续两年跟着张海江参与冬捕,如今讲起冬捕历史也是滔滔不绝,“这些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架上大铁锅,不多时,茫茫冰面上就热气腾腾的,水沸、鱼羊鲜,人们捧着小碗喝得稀里哗啦……大德渔家味道餐厅经营者柏大德发明的大锅鱼羊鲜汤成为近几年冬捕节上的一大亮点。
1993年,21岁的柏大德随父母从重庆来到福海县,把家安在了乌伦古湖边的渔场,跟随父辈当起了渔民。2014年,柏大德瞅准当地旅游发展前景,改行开起鱼馆。
从第一届冬捕节到第十八届冬捕节,柏大德见证了乌伦古湖的发展。“刚开始,卖鱼都得挨个向游客推荐,现在都不用吆喝,游客排队抢,很多人点名要吃大锅鱼羊鲜汤。”柏大德说,乌伦古湖以前就是一个打鱼的地方,只有几间房屋,用于接待客人。如今已建成旅游景区,不仅有游客服务中心,还设立了鱼宴餐厅、旅游商品中心、洗浴更衣储物室、冷水野生鱼烧烤区等。这些年,景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培育“冬捕节”这一品牌,福海县把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实行禁渔保护,建立乌伦古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启动乌伦古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建设项目,涵盖了入湖排碱渠综合治理工程、临湖灌区水质改善、农田生态建设、河湖滨岸带生态治理、河湖廊道治理以及水质水量检测6大板块,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乌伦古湖绿水青山逐步向好,让渔猎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支撑,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化为越来越多的金山银山,并最终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走进乌伦古湖黄金海岸景区,雪地摩托、冰上自行车、碰碰球、马拉爬犁等冰上娱乐项目,让大批游客直呼过瘾。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在冰雪的映照下,幸福洋溢在游客和渔民的脸上。
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阔克铁热克村牧民阿曼·木合买提早就从冬捕节中嗅到了商机,平时养殖骆驼的他,每年冬捕节期间都会和家人一起经营马拉爬犁项目。
“冬天游客多了,原本农闲的时候也忙起来了,挣的钱足够贴补家用了。”阿曼的帽子上结满冰霜,眼中写满了笑意。
冬捕节,串联起现代旅游和古老文化,也串联起游客和渔民的幸福生活。
从冰天雪地到热“雪”沸腾
夜幕降临,坐落在福海县赫勒渔村的鱼香餐厅内,坐满了慕名前来品尝福海冷水鱼的客人,餐厅负责人黄显斌忙得不可开交。
“一周前就有人订餐,这几天每天能接待近10桌,顾客一拨接一拨,我从早晨一直要忙到深夜。”黄显斌说,临近冬捕节,当地人流量明显增多。
走在福海县城的大街小巷,红彤彤的灯笼透出喜庆祥和的氛围。街头的餐饮店生意红红火火,随便走进一家鱼庄、农家乐都能品尝到当地地道的野生鱼宴。
在冬捕节的带动下,当地冬季旅游业迅猛发展,“猫冬”成了“忙冬”。
距离福海县8公里的阔克阿尕什乡阿克乌提克勒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俗村。每当有游客入住民俗村,村民们都会身着特色服装与大家互动,在冰天雪地里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吃烤肉、喝羊肉汤。该村利用冬捕节、冬羔节、冬宰节等重要节点,举办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篝火晚会等。
近年来,福海县认真落实旅游兴疆战略,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冬季旅游内容,着力将“冬捕节”拓展为“冬捕季”,冬捕文化旅游节成为新疆冬季旅游的一张名片。2024年,福海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06.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6亿元。
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别尔得别克·阿勒腾别克介绍,为丰富旅游体验,今年的冬捕节集渔猎文化、冰雪风情与民俗体验于一体,不仅能观赏“祭湖醒网”仪式及壮观场面、极具观赏性的冬捕大拉网等,还可以品尝大锅鱼羊鲜汤、赶冬集,体验冬捕小拉网,参与滑冰、雪地摩托、马拉爬犁等娱乐项目,采购琳琅满目的年货。(刘萌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