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人次突破3亿之后如何作为
2025年初,大地冰封雪冻,遍布南北疆的100多个滑雪场、滑冰场却人来人往、客流如潮,冰雪旅游、冰雪运动正火热。继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量突破3亿人次大关之后,2025年新疆旅游开年持续火热,势头迅猛。
越过山峰,眼前是更高峰。今年,新疆旅游如何站在“3亿人次”的肩膀上,向更高目标进发,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让“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成为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守正创新:
深挖资源,焕发新活力
新疆,拥有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如何守正创新,在保护好自然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为新疆旅游注入蓬勃活力,给天南海北的游客带来全新体验,这是新疆旅游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非遗融入各类旅游空间。近两年在国家3A级以上景区支持设立第一批14家自治区级‘非遗集市’,今年又认定了第二批7家自治区级‘非遗集市’,并加大补助力度,推进非遗进景区提升项目,加强对旅游空间内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同时确保景区引入非遗项目契合本地文化生态,打造非遗特色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洁说,今年,新疆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完善非遗体验设施。新疆非遗馆于2024年9月竣工,目前正全面推进展陈工作;阿克苏非遗馆正在建设中;全疆250多家非遗展馆展厅及107家“非遗工坊”不断增强非遗场所功能,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服务。
“从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出发,评估新疆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探索其优化路径非常必要。”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教授玉素甫江·如素力认为,要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等现代技术评估新疆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包括景点开发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等。同时,结合对代表性景区经营者、游客的调研,了解旅游产品开发和游客体验情况,评估新疆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结合代表性景区的调研与监测,深度剖析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机制,探索新疆旅游模式变化的可能路径,并初步形成新疆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优化的总体思路。”
提质增效:
打造精品,提升影响力
2024年,新疆旅游在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独库公路、盘龙古道、S101线、G219线、阿禾公路、博斯腾湖环湖公路等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公路。
自治区人大代表、博湖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黄丽娟是博斯腾湖环湖公路火爆的见证者。“我采访过当地一位从事旅游业的村民,他家一年四季靠旅游增收。去年环湖公路通车后,游客数量激增,‘十一’假期他就挣了2万元,再加上农家乐收入,一年能挣8万元左右,日子过得滋润得很。”黄丽娟代表说。
今年,博湖县围绕旅游提质增效要做一系列文章,如争取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高标准办好沙滩排球赛、环湖自行车赛等,开发环湖马拉松、沙漠徒步等户外旅游业态,将博湖打造成“中国·西海水上赛事基地”。“旅游业发展,离不开精品景区打造。只有加强对现有景区的升级改造,提升景区的品质和内涵,创建更多精品景区,新疆旅游业才能创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黄丽娟代表认为。
不少代表委员都在为新疆旅游提质增效建言献策,对新疆旅游业的未来充满憧憬。2025年,新疆旅游业将承接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在自驾游、低空游、特种游、康养游、跨境游、乡村游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服务水平提升。
“依托当地特色及资源优势,创新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项目,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自治区政协委员、岳普湖县儿童福利院干部吾布力阿西木·艾买提认为,“乡村旅游应发挥生态优势,深度挖掘各自优势,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业态。在发展中,应立足丰富的乡村资源,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品牌。要形成宣传营销合力,提高运营质量,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的立体营销体系。”
融合发展:
“旅游+”“+旅游”,注入新动力
如今,“乘着歌声去旅行”“跟着演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着美食去旅行”等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已成为新疆旅游新名片。在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融合发展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畅所欲言。
“文体旅融合,对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推动旅游经济、深化文化交流与传承、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新疆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自治区人大代表,温泉县鄂托克赛尔天泉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温泉县业余体校校长阿布都沙拉木认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就是协同发展,要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有效推动多领域、跨地域的有效协作,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多种业态、产品、市场全面融合,产生全新的融合模式,相互借力,形成合力。”
近年来,随着尉犁县旅游业的发展,罗布人村寨景区等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非遗项目纷纷进入景区景点,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推动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非遗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将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自治区政协委员,尉犁县文化馆干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吐地·尼亚孜认为,非遗项目要主动和乡村游、研学游等融合,持续推动非遗进景区,推出一批非遗旅游示范区和精品区。
“各地在现有旅游线路中融入非遗内容,宣传推出15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自治区遴选出5条推荐申报2024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今后,要加大力度推进旅游企业与传承人合作,围绕特定节点培育更多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王洁委员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梳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举办“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新疆非遗周、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支持非遗与多种旅游形式结合。(任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