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胜利隧道:凿穿天山

一洞穿天山,当惊世界殊。
12月30日,全长22.13公里的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贯通,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纪录就此改写。
这一世界高速公路第一长隧的贯通,意味着乌尉高速公路建设啃下了最硬的“骨头”,翻越天山的时间从3小时缩到20分钟。
圆梦之路
架起南北疆最快陆路通道
天山高,天山险,天山横在我面前……
巍巍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劈为南北两半。古往今来,翻越天山,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
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人们用脚步探索出通行天山的多条小道,艰难跋涉其中。这些小道上,走过凿通西域的张骞,走过远嫁和亲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走过西行求法的法显、玄奘……
新中国的成立,让新疆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横跨天山的公路。
1952年至1957年,新疆军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两次派出筑路部队,修建横跨天山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1958年4月,乌库公路通车。
1974年,又一条穿越天山的公路——独山子至库车公路开始建设。1983年9月,独库公路建成通车。如今它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公路”。
但因天山冬季大雪覆盖,上述两条公路做不到全年通车。
随后G3012线吐和高速公路以及南疆铁路的建设,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但是,连接南北疆最关键的节点,仍然被天山阻隔——从首府乌鲁木齐到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地图上的直线距离250多公里,实际行驶路程却超470公里。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修建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的跨越天山快速通道的梦想,在新疆各族人民心头燃烧得更加炽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何尝不是国家的梦想?
全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新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南疆的高质量发展,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南疆及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让南疆更好融入新时代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享受时代发展红利,在南北疆之间修建更快捷的高速公路大通道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多年准备,全长319.7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项目落地。这一项目总投资467亿元,是目前新疆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公路项目。
突破之路
“中国制造”改写世界高速公路建设史
“我国还没有这么长的公路隧道,一切得摸着石头过河。”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山胜利隧道设计负责人彭文波说。
乌尉高速交通走廊带毗邻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出于环保考虑,公路走线要么绕行,要么以隧道的方式穿越过去,把影响降到最低。
天山胜利隧道历经10年的设计与研究,组织召开的设计方案研讨会超百次,并多次通过院士专家指导,综合分析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因素,最终选定现今路线。
天山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整个隧道要穿越16个地质断裂带,岩层复杂、地质脆弱,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其建设难度世界罕见。
隧道施工如果采用传统的“打眼放炮”钻爆法施工,22.13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至少需要10年才能打通。
新疆等不起。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隧道施工采用“三洞+四竖井”方式,即在左右两个主洞之间增加一个中导洞(服务隧道),再加4个通风竖井。为达到快速安全施工目的,又专门在两主洞间增设一条服务隧道,让隧道双洞变三洞,开创了世界高速公路建设史先河。
在天山胜利隧道4座竖井中,2-1号竖井深达706米,相当于250多层楼高,比广州塔还要高出100多米,是当今世界最深的高速公路竖井。
三洞、四竖井,这么大的工程量,如何保证施工进度?
天山胜利隧道创造性地首次采取了“长隧超短打”施工工艺。服务隧道采用TBM(硬岩掘进机)施工,双主洞则采用钻爆法施工,通过服务隧道TBM快速掘进优势,在每个车行横道处开辟主洞辅助工作面,从而实现“长隧超短打”,工期缩至4年多。
承担服务隧道掘进任务的两台TBM,分别被命名为“天山号”和“胜利号”,是我国针对天山地区高寒、高海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自主研发、量身定制的,设备创新使用全球首创的新型压注式工法及配套TBM装备施工,打破了国外同领域技术和设备垄断。
事实证明,在施工过程中,“天山号”和“胜利号”高效掘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中导洞施工为例,相比传统钻爆法,施工效率提高了3—5倍。
经过4年多施工,天山胜利隧道贯通,并为全国公路隧道提供了施工样本。目前正在穿越天山的莫逊山隧道、西天山隧道即借鉴了此类施工工艺。
英雄之路
惊心动魄的“遭遇战”一场接一场
打通天山,从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今天,尽管施工工艺和设备比当年有了质的飞跃,但仍然离不开建设者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4年多时间里,建设者们远离故乡亲人,远离城市繁华,坚守在天山深处,和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短兵相接”,打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天山胜利隧道施工要穿过的众多断裂带中,被命名为F6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的范围最大,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且富含水体。
回忆起2021年穿越F6断裂带时的场景,当时在现场负责技术管理的左治乾依然记忆犹新。当年7月,进口端中导洞TBM掘进开始穿越F6断裂带,施工过程中,坍塌、突泥涌水现象不停出现。
“最长36小时没睡觉。”左治乾说。没日没夜盯着封闭、支护的每一个环节,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用时78天,进口端施工顺利通过F6断裂带,左治乾长长舒了口气。
毛锦波是负责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的工程师。早在2017年,听说新疆在谋划乌尉高速公路,他主动请缨从贵州远赴新疆,参与到隧道前期工作中来。
“没干过这么长的隧道,总担心干不好。”这种担心让毛锦波一刻不敢懈怠。
去年6月,出口端中导洞遇到施工以来最大涌水,最多时1小时出水2800多立方米,比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还要多,TBM有被淹没的风险。
毛锦波跑进洞内,看着积水一点点变深,心急如焚。他和同事们一起安放储备的抽水泵,9台大功率抽水泵不间断抽水。又组织实施阶梯抽水方式,把积水逐级抽排出去。积水慢慢变少,TBM得以缓慢掘进。
毛锦波不敢松懈,索性搬到洞内现场办公。
边排水边施工,保证了出口端中导洞的掘进任务顺利推进。到11月20日,出口端中导洞克服涌水、塌方困难,顺利完成掘进任务。
这几年,毛锦波大部分时间都在项目上度过,即便是春节期间也在一线值守。“干完这个隧道再好好陪家人。”他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不久的将来,当您驾车穿行于这一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一日之间就可往返南北疆时,您一定会为祖国西部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种种奇迹感到自豪。(逯风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