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疆这些中药材家底你知道吗

2024年12月24日11:06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普查期间,普查队员齐心协力采狸藻。 图片由自治区药物研究院提供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普查期间,普查队员在断崖上采天山雪莲。 图片由自治区药物研究院提供

今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普查结束,共发现了中药资源2471种。

这次历时十多年的大盘点是如何进行的?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出圈”药材?取得了哪些成果?

普查团队做向导,咱们一起乘坐时光机,去探寻一下吧。

翻越高山“尝百草”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12年,新疆开始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涉及单位众多,有自治区药物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疆内13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有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的专家,还有当地农业部门、林草部门、卫生部门等共同组成的筛查团队。

每年开春后、立冬前,浩浩荡荡的队伍扎进山林,他们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要应对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甚至时不时还要跟山里的狼和熊“躲猫猫”。

自治区药物研究院研究员樊从照参加过3次普查。其中,2017年在沙湾市和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经历,让他记忆深刻。

山下是盛夏,山上是寒冬,路途遥远,一天时间无法返回。起初,他们会在牧民家院子里搭帐篷。后来,为了避免打扰牧民,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山里的晚上特别冷,躺在帐篷里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还有好似爪子扒拉帐篷的声音。好在大家出发前都经过培训,七八个人在一起心里倒也没太慌。

小小意外也时有发生,一次途中凑巧遇到掉落的马蜂窝,猝不及防的几个人被蛰得身上都是大包。他们就地取材,嚼一嚼,敷在肿包上,这才慢慢消肿。

“也许是心里有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满腔热忱,干劲十足。当发现濒危药用植物时,我们能激动得跳起来。”樊从照说,那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记录种4种。

十多年间,筛查团队实地调查了代表区域493个、样地3502个、样方套17652个,采集标本15.6万份、药材样品2710份、种质资源1784份,拍摄照片322116张、录像2440分钟。他们首次将3S技术应用于罗布麻、甘草、红花、阿魏等9种大宗药材的资源调查,结合实地验证,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他们首次对夏尔西里、罗布泊和阿尔金山等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药用植物调查,填补了多项新疆中药资源普查空白。

为保护这些药用资源,新疆建立了新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库和资源圃。

“通过普查,自治区药物研究院收集野生药用植物种子1100余种,全部整理保存于低温种子库。针对药材不同生境,建立乌鲁木齐南山高山药用植物资源圃和昌吉六工镇平原药用植物资源圃,分别种植新疆山区药用植物和平原低海拔药用植物,目前已种植资源圃内活体保存800余种。”自治区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朱军介绍,还建立了新疆药用植物标本库和药用植物博物馆,展示新疆药用植物、提供科普教育、药用植物鉴定等技术服务;建立了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为后续药材分子鉴别和良种筛选奠定基础;建立了新疆中药民族药信息管理平台,汇集全疆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储量等信息,为中药产业布局和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

截至今年10月19日,新疆已完成14个地(州、市)中药材种植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2024年全疆种植中药材共计86种,道地药材种植品种10种,种植面积大小依次为肉苁蓉、红花、甘草、枸杞、罗布麻、伊贝母、新疆阿魏、新疆紫草、一枝蒿、天山雪莲;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41种,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板蓝根、黄芪、黄芩,近年引种防风、丹参、瓜蒌、赤芍、白芍、紫苑、苦参、艾草等;民族药材种植品种35种,种植总面积最大的是玫瑰、小茴香、孜然、毛菊苣、香青兰等。

其中,新疆成为板蓝根、黄芪、黄芩、甘草、肉苁蓉等多个品种的主要种植区。

“我们引种的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品质更好、产量也大。现在的种植面积在全国占比达到一半。”朱军介绍,药材引种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提前做好了区域规划,比如,在特克斯县引种黄芪,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引种黄芩。

普查中,朱军带领的团队在乌鲁木齐南山一号冰川附近发现连片的紫草。“紫草有抗菌消炎功效,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民间使用多一些。经过育种、推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优化种植技术。”朱军说。

普查中,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珍稀、濒危、道地药材的繁育和保护。

天山雪莲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新疆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4000米的雪线上,极为珍贵。“其实,海拔低的地方也能种植雪莲,长得快,3年能开花,但是海拔低,虫子多,雪莲容易被啃食。在海拔高的地方,雪莲需要七八年才开花,但品质更高。”朱军介绍,他们把采集到的雪莲带回乌鲁木齐,在南山上育种,再将繁育好的种子,撒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的雪山上野生抚育。

“2024年10月,我们和新疆天山莲药业有限公司完成了5000亩原生境播种。目前,正在进一步观察研究。”朱军说。

将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十多年来,每普查一个地方,专家团队都会形成一份当地中药材种植可行性建议,以促进乡村振兴。

对于不断尝试药材种植的和田地区皮山县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找到一种经济效益高、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药用植物栽培行家朱军派到该县科克铁热克镇托万库木库勒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托万库木库勒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地资源紧缺、自然环境恶劣,种植核桃曾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年,朱军带着村民种植黄芪、柴胡等30余种药材,但效果并不理想。他想到从伊朗进口的藏红花,皮山县的纬度和气候条件和伊朗很相似,决定尝试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环境适应力较强的藏红花。

经实地考察、科学论证,2019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投资800余万元,在托万库木库勒村建立占地100亩、有100多座种植大棚的藏红花示范种植基地。

刚开始那两年,育种很不理想,技术支持单位、企业、农户陆续撤走。但朱军想最后尝试一次。他发现,伊朗临着印度洋,冬天,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降雨。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印度洋暖湿气流无法抵达皮山,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相遇不了,皮山县常年干旱少雨,冬季较伊朗更冷一些。这就决定了种植藏红花有风险性。

2020年,以自治区药物研究院为技术支持单位,朱军带着重新引进的种球,和当地农户,搞起了冬天能保湿防冷的拱棚种植。“我们对藏红花育种技术成功改造,种球大小均匀,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相上,都比其他产区好。”朱军眼中泛着光,“我们还建立了藏红花田间种植的管理规范,申请了专利保护。”

2023年,藏红花在皮山县推广种植成功后,朱军回到了自治区药物研究院,继续中药资源普查。这两年,他和托万库木库勒村农户从未间断联系。考虑到藏红花种植是季节性的,朱军教农民在繁育藏红花拱棚里种食用菌,在田地里复播玉米,今年把养鹅也加了进去,实现一年四熟。一年下来,每户的收入能增加近3万元。

基于此次普查,由自治区药物研究院牵头专家团队负责的《新疆中药资源系统调查、种质保护、生产区划与转化应用》科研项目,获得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弄清了我们的中药家底仅仅是个开始。”朱军说,今年,新疆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建立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在南北疆布局建设20—30个中药材“定制药园”为抓手,引导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院所及医药企业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中药,推动中医药健康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朱军说:“我们将深化中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升中药材品质与产量,促进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让优质的中药材和中医药健康产品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苏璐萍)

(责编:陈新辉、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