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历史中汲取治疆智慧

2024年11月28日11:43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学术研讨会11月23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当日的平行论坛上,近3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主题,开展了多视角、跨学科、全方位交流,共同探讨历代中央政权的新疆治理制度、治理机构和治理政策,总结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经验和规律。

维护统一 历代治疆的首要目标

“中央王朝经营西域就是为了统一中国,实现南北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所研究员厉声在论坛发言中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有效管辖,西域新疆遂成为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西域新疆成为历朝历代的“祖宗之业”,列祖列宗的土地不能放弃。统一与经营西域新疆成为历代王朝国家的传统。

“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不变的首要目标。”新疆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苗普生对历朝历代大一统思想进行了梳理:西汉通过与匈奴争夺西域,完成了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大统一;东汉通过军事和行政手段强化对西域的控制;魏晋、隋唐时期实现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进一步统一;元朝建立后,奉行大一统思想,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明朝在哈密设卫,为统一西域创造条件;清朝平定准噶尔后,统一新疆,完成了农耕与游牧文化的深度融合;1884年新疆建省,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辛亥革命后,中国成为共和体制管理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完善建制 经略西域的制度保障

从西域都护府设立,到1884年新疆建省,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置军政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建制,力求有效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

“西汉创立西域都护府制,是一种以军统政、军政合一的军府制,此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王希隆从军府制的历史演变中体察经略西域的制度保障。唐朝进一步发展创新,改西域都护府为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不仅传承都护之内涵,且治理目标更为明确,制度体系更为完备。到清朝新疆军府制,则是在伊犁将军总统四军政区的组合格局下,设立伊犁、乌鲁木齐两个实体军府,构成辐射防卫,加之多类型军民屯田为驻军提供了军粮与兵源,都进一步深化了军府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继承汉制基础上,对西域东部的统治更为深入,突出表现在西域长史的建置、郡县制的实施、军镇的设立等方面,推动了其与中原政治体制相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艳玲从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经营出发,认为制度保障的完善,对加强维系中原同西域的联系,推动经由西域的丝路贸易发展,多种文明在西域互动交融,同时为中华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为唐代经营西域臻于鼎盛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认同 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各民族在历代中央王朝治理下,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西汉对西域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到张骞出使归来,对西域的认识有了崭新的变化。张骞认识到西域有两种文化类型,一是引弓之民,逐水草而居;二是城郭之国,以农业立国,这就是后来所言的绿洲之国。这是张骞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认为,正是这种对西域文化类型的认知,使得汉朝经营西域的战略中,主动适应西域的文化环境,充分团结绿洲之国,从而为赢得西域,建立了基本的战略框架。西汉如此,东汉也如此。西域各国支持汉朝政府,在汉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大学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安福认为天山南北是国家西北安全和发展空间的关键之地,关涉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因此是历代统一王朝治理的重心;同时,天山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农牧互动时间最长、族群最为多元、交融方式最为多样的区域之一,从史前时期一直影响至今,奠定了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基础。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教授马建春从史料辑述中发现,十六国时期,在中原纷争迭起、政权林立的情势下,自汉代以来形成的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不仅未曾中断,而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时割据西北的诸多地方政权,随着其政权性质的变化,以及社会政治形态的中原化,他们往往自居“正统”,并分别以中原政权的身份,与西域地区建立起相应的关系。由于这些政权多与西域地方相接,也使得双方交往较之以往更加密切。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在主旨发言中所说:“纵观历史,尽管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总体而言,历代中央政权的治疆机构逐渐健全统一,治理政策逐渐规范完备,对新疆的治理产生积极成效。”(高芳)

(责编:韩婷、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