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调查进展顺利 脚踏实地“寻宝” 阶段成果丰硕

2024年11月12日11:17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作为文物资源富集之地,自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来,新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于今年5月全面进入普查工作实地调查阶段,108支队伍693名普查队员不畏困难,奔赴天山南北,扎实、全面推进多项专项调查,阶段性成果丰硕。

深挖历史遗存

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党志豪介绍,新疆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线长,不少文物点藏于人迹罕至的险远之地,存在普查盲区、空白点。四普工作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文物资源分布特点,对一些特殊区域开展专项和特种普查,如古道专项调查、边境区域特种普查等。

6月26日至29日,吐鲁番市普查队对文献所载“移摩道”展开调查。这条古道是天山东部进入准噶尔盆地、牧民进入天山牧场放牧的重要道路之一。它由山谷旱道进入河谷,直至山北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沿线遗留下很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居址、岩画和墓葬等。

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张勇介绍,因调查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高山、深谷、河流交错,吐鲁番市普查队租用马队,行程61公里,最高工作区域海拔3400米。

9月底,昭苏县启动夏塔古道专项科考与宣传活动,组织普查队伍对夏塔古道开展为期9天的专项调查。夏塔古道是新疆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它成为中央政权有效治理西域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连接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一条重要通道。带队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介绍,本次调查新发现沙图阿满军台遗址、东突沟沟口遗址等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专项调查对深入挖掘夏塔古道的历史遗存,展现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普查取得新进展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他地道、突波道、移摩道、花谷道、萨罕道等《西州图经》记载的古代交通要道所在河谷区域,是吐鲁番古道专项调查关注的重点区域。

“截至目前,吐鲁番古道专项调查共复核三普文物点24处,登记新发现文物点位53处,其中古文化遗址5处,古墓葬46处621座,岩画2处。在移摩道新发现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石构祭祀遗址,在吐鲁番境内属首次发现。”张勇说。

阿勒泰地区对新开通阿禾公路开展专项调查,新发现5处不可移动文物。此外,同步开展石质文物、工业遗产专项调查,共复核169处文物点,新发现40处不可移动文物。

“新疆拥有丰富的丝路古道资源,古道文物遗存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吐鲁番、伊犁、阿勒泰等地普查机构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和自然环境实际,加大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道及沿线历史遗迹的摸排力度。”党志豪说,目前,一线实地调查已过半,部分县市已完成实地调查工作,取得了普查阶段性成果。

高科技提升效率

穿行于沙漠戈壁、高山荒林,专项调查之路充满挑战,但普查队员热情满满、干劲十足。

不久前,和田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完成了克里雅河流域下游的专项调查。当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博科科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百感交集:“我们10月初从和田市出发,进入沙漠腹地对克里雅河下游进行调查。这里的遗址经年累月被流沙影响,很多遗址被沙子掩埋,极为难找。我们要深一脚浅一脚地徒步十多公里,一点点摸索,才不会错过每一处点位。”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流经于田县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据统计,克里雅河流域已发现圆沙古城、喀拉墩古城以及丹丹乌里克遗址等100余处遗址,且多数深埋于沙丘之下。因此,穿越沙漠、风餐露宿对文物普查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和三普相比,这次我们运用到了北斗定位、RTK测量、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技术,效率更高了。”买提卡斯木说。

“夏塔古道普查区域道路崎岖、环境恶劣,普查队员通过骑马、徒步等方式,翻越海拔3600米的哈塔木孜达坂,行进140余公里。在人力、畜力都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当地调用直升机打通了普查‘最后一公里’,实现古道普查全覆盖。”陈凌说。(刘萌萌)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