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G219出发,追光赏景品幸福

2024年09月24日10:49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边塞诗中,古代西域可谓苦寒之地;千年之后,今日新疆已是开放前沿。如今,无数国内外游客都想一睹新疆之风貌。走,跟随记者从中国最美、最长的边境公路G219起点喀纳斯出发,追光赏景品幸福。

追光

探索新疆的无限魅力

近两年,新疆游火热,“到阿勒泰散班味”“阿勒泰分泰”等网络热语成为人们向往美丽新疆的生动表达。

秋季的喀纳斯,木屋、松林、湖泊、雪山和熙熙攘攘的游人构成斑斓画面。如诗如画的山水人文,使得阿勒泰成为很多人寻求精神慰藉、舒缓身心的目的地之一。

在禾木落日平台,人们欣赏着殿堂级的秋色,当太阳一点点落下,一座座木屋升起袅袅炊烟,云朵也被烧成了红色。山脚下,民宿、咖啡屋、旅拍店、艺术酒吧以及天南海北的美食,让人们感受着最抚人心的烟火气。这种望窗见景、开门见绿、抬头见蓝的松弛感,可在寄情山水中安放身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阿勒泰践青山之诺、定绿水之约、逐金山之梦,让生态“资源”变为旅游“资产”,接住了“天赐之福”。9月下旬以来,喀纳斯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4万人,达历史极值。不仅如此,一拨拨雪友已开始大量预订冬季民宿。

接住“天赐之福”的还有喀什古城。

来新疆旅游,总能听到“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的说法,所谓“风情”在喀什古城体现得尤为集中。

漫步喀什古城,布袋巷、彩虹巷、吾斯塘博依街、汗巴扎美食街……13条主街及99条小巷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2万余户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民居鳞次栉比、结构多样;“百年老茶馆”“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角落咖啡”……一个个店铺在古城的沧桑巨变中,变得愈加浓郁;从传统手工艺品到日用百货,从风味美食到特色农副产品,从华丽服饰到新潮文创产品……喀什古城的角角落落都给人惊喜。

胡玉鹏从游客变创客,就是被这里底蕴丰富的建筑装饰、民俗文化、人文魅力深深吸引。“在喀什游玩了一个多月,就决定开民宿了。”如今,胡玉鹏和他的一千零一夜设计师民宿,已在古城“生活”了大半年时间。“我感觉自己成了这里的一员。”胡玉鹏说。

而今,文旅产业已跻身新疆“九大产业集群”,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赏景

感受新疆的多种风情

在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可以听着解说员的讲述,静静地从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千余架手风琴旁走过,它们有的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大放异彩,也有的颠沛流离到此;有的经大工匠精心定制,也有的出自手工作坊。

塔城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们不论来自哪里、语言是否相通,只要手风琴声响起,便可以找到精神家园。

新疆位居祖国西北,疆域广袤,如诗如画,有着长达5700多公里的边境线,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自古至今,新疆就有着开放的气质、贸易的基因。昔日跨越戈壁大漠的漫漫古丝绸之路,如今已是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一带一路”建设生机勃勃,丝路精神赓续传承。

从边陲小镇变身开放高地,这样的故事在天山南北持续上演。

在中哈连接通道打卡,收获“一步跨两国”的特殊体验;在中国文化馆感受中华文化;在各类免税店购买来自全球的商品……到霍尔果斯,必去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打卡。漫步其中,处处能感受到边境游、购物游、跨境游的火爆。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今年截至9月20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出人员达5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76%。

货畅其流、通达八方的新疆,正迎来开放发展“黄金期”。

品幸福

体验新疆的温暖守望

走进“中哈边境第一村”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风光旖旎,一派祥和景象。村庄院墙上,戍边故事彩绘生动形象;公路两旁,村民用石头和木桩堆砌起一处处“精神园地”。看着木牌上的字,耳畔仿佛响起动人旋律:“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

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米卢瓦提·沙合提总会顺着一处处“精神园地”向参观者和游客娓娓道来,介绍萨尔乌楞村从世代“守穷边,穷守边”向“留得住,能致富”的转变。如今,村干部带领村民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服务站、村史馆、爱国戍边主题教室等红色教育基地,村集体还创办了旅游、边贸公司,自驾游客、旅行团纷纷来到这里感受边境风光和爱国戍边情怀。

在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与生俱来。此行,还将走进塔城市沙勒克江·依明老人的小院,见证平常却不平凡的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祖国母亲的象征,看到国旗大家心就齐了。”15年来,每次说到为什么要在小院举行升国旗仪式时,沙勒克江的回答始终如一。

每次升国旗仪式结束,欢声笑语都会萦绕沙勒克江家的小院,大家唱歌跳舞,久久不愿离去,边境小城处处弥漫着幸福感。

这面旗帜,同样飘扬在帕米尔高原东麓的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

2014年4月28日,在新疆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亚格曼干村,亲切看望干部群众。10年来,阿亚格曼干村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特色林果业、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并带动就业,村民人均收入已从10年前的4700元增长到2023年的1.8万余元,幸福生活比蜜甜。(陶晶 拍热扎提·阿不都 热依达)

(责编:陈新辉、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