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潮汕人带着十几个“买买提”“古丽”开起火锅店
“你们前阵子回老家,给双方父母和女儿买衣服,花了不少钱吧。”
“15个100。”
“啊?”记者看着对面的吾加卜杜拉·吾加西和布帕坦木汗·艾合麦提夫妻,有点纳闷。
“他说的是1500元,他们说话就是这个味道。”林宁民在一旁乐呵呵地说,他的普通话也略有南方口音。
林宁民是广东揭阳人,2013年来到乌鲁木齐从事室内装修。2017年,他在绿城广场买了铺面,开起了潮汕牛肉火锅店,身边就有了很多“买买提”“古丽”。
“刚开店时就有不少从南疆来的年轻人前来应聘,此后我再也没有发过招聘信息。”8月8日,林宁民告诉记者,餐饮业员工流动性普遍很大,而他这里员工队伍算是稳定的。
当年来工作的年轻人干几年挣到了钱就陆续离开,但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亲戚朋友又陆续前来,随着时光流逝也变成了老员工。
“吾加卜杜拉,你敢不敢告诉记者你现在多重啊?”林宁民打趣道。
“73公斤。”看着有些腼腆的吾加卜杜拉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21年,刚从墨玉县农村到乌鲁木齐找工作的吾加卜杜拉50公斤出头,颇为瘦弱。他来到林宁民的装修工地干了25天,觉得辛苦,就想回家了。
“老板,我想回老家。”
“你这也没挣上多少钱啊,要么到火锅店试试?”林宁民鼓励他多试几个工种再决定。
到了火锅店,吾加卜杜拉傻眼了。他在家从来没有进过厨房,更没握过菜刀,他在后厨切菜切肉时,既“小心翼翼”又“用力过猛”,经常换来善意的哄笑声。
如今的吾加卜杜拉已经是游刃有余的熟练工,他把妻子也接来一起在火锅店工作,5岁的女儿交由老人照顾。
每年夏收农忙时,小夫妻俩都会请20天假回老家帮忙,今年古尔邦节也回家探了亲。
“古尔邦节我给大家放了7天假,火锅店歇业。”林宁民说。
“节假日不都是餐饮生意最好的时候吗?”记者问。
的确如此,7天下来,火锅店损失的营业额在20万元上下,但看着大家开心回家,林宁民也开心。“这帮年轻人回来时都给我带礼物,红枣核桃啥的,都是我爱吃的。”他说。
麦麦提艾力·图迪阿伍提和穆海拜提·喀迪尔夫妇也来自墨玉县。
“我以前在老家打馕,挣钱少。”麦麦提艾力2020年来火锅店,担任大厨。现在他不仅会做广式炒饭、炒河粉,还擅长做潮汕生腌。“我不敢吃生腌,但顾客都说好吃。”他说。
务工第二年,麦麦提艾力就把妻子接来火锅店。
“老板,我两个女儿能不能来乌鲁木齐上学?”
“接来啊,我们去找社区帮忙对接学校。”
随后,两个女儿也来了。去年9月,夫妻俩在乌鲁木齐买了一套住房,贷款20万元,每月还款2700元。
“有没有压力?”记者问。
“没有啊,我和老公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有1.2万元。”穆海拜提说。她从手机里翻出两个女儿的照片给记者看,一边抱怨女儿们很调皮,一边笑眼弯弯地说:“学习还是很好的,普通话说得可好了。”
如今,这一家四口已经落户乌鲁木齐,决定在这座城市长期生活下去。
在火锅店17名员工中,53岁的李冬梅是唯一一名汉族员工,已在这里工作5年。年轻人都很尊重她,说话前先喊一声“阿姨”。
“我们也喊过‘阿姨’‘姑娘’。”23岁的收银员祖丽皮耶·托合提眨眨眼说,一天李冬梅穿了条花裙子,大家都起哄嚷嚷:“姑娘,你今天好漂亮。”
李冬梅和祖丽皮耶聊起天来没有代沟,但基本上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祖丽皮耶喜欢看都市爱情剧,李冬梅喜欢刷古装短剧,都迫不及待告诉对方剧情,又往往让对方听得一脸懵。
火锅店每天都有午餐、晚餐和夜宵三顿员工餐,都是员工们自己想吃什么做什么,而大家有时候也三五成群出去“换口味”,把李冬梅喊上一起吃大盘鸡、牛肉面、凉皮和烧烤。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宁民和大家越来越不像老板和员工,更像是随时会觉得对方“烦”的家人。
“祖丽皮耶,你今年请假回莎车参加闺蜜婚礼,有两三次了吧,啥时候喝你的喜酒?”林宁民问。
“我还小,我还要再玩两年呢。”说着说着,祖丽皮耶噘起了嘴。(隋云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