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越美好,我的幸福感就越强”

“为什么来这?”8月5日,面对这个问题,吐鲁番市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河东村党支部书记赵军说,“那是因为对第二故乡的眷恋。”
2019年,从新疆退役已经回到重庆工作的赵军在网上看到了新疆的招聘信息。“回去看看”的念头不断提醒着他尽快报名。在说服家人后,他来到了河东村,与各族党员群众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党建先行 建强队伍
成为河东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第一时间从抓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从返乡大学生、优秀农民党员、致富能手中择优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一对一”结对子,促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在赵军的指导帮带下,村里储备了6名村级后备力量,2名优秀年轻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逐渐打造出了一支有活力、能干事的村干部队伍。
“赵书记手把手教方法,我的干劲越来越大,办事的底气越来越足。”居来提·艾依热提是赵军的帮带对子,现在他已经是河东村村委会委员了。
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至今,河东村路面硬化超过32公里,35公里的自来水管网已经改造完成,400多盏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夜生活。2022年河东村党支部获得了吐鲁番市级“五个好”党支部等称号。
立足实际 发展产业
“现在村里的农产品大部分已经结束销售,我们正在开展技能培训的摸排,根据大家的意愿尽快筹备下半年的技能培训。”赵军说。
河东村的产业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有耕地5500亩,种有哈密瓜、棉花、高粱、玉米、杏、红枣、葡萄等。如何让村民在传统产业中增收,是赵军和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我们村有杏树2300亩,借助‘新疆第一春’品牌,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对河东村大十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集餐饮、商超、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将村里的闲置场地整合成容纳2000余辆汽车的停车场,村里承接游客能力显著提升。从杏花开到杏子摘,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收入的增加。”赵军介绍,树上的杏子成了“增收果”,树下的土地也不能浪费,村里请来技术专家为村民做林下种植的技术指导,并且探索双茬种植模式。如今,杏树下的洋葱、花生已经逐渐成为村里新的产业,今年村里又引进了孜然,村民的种植结构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产业,赵军立足村里实际,将组织优势与合作社技术优势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生产经营模式,围绕刺绣、果蔬、花卉等特色产业,先后成立6个特色专业合作社,带动172名社员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文明新风 润泽乡村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在建设“石榴籽服务站”的同时,赵军和驻村工作队还结合群众需求,安装健身器材,打造免费沙疗池、棋牌室、儿童乐园、健身小广场等娱乐场所,每月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和文体活动,让村干部和村民在互动中增进了解,更加团结。
村里威望高的“四老”人员也被动员了起来,赵军鼓励他们组建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委员会等,在“四老”人员的帮助下村里开展村规民约集中修订,将婚丧嫁娶、维护家庭和谐、爱环境、讲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督促农户家庭对柴草、炭灰等杂物集中堆放,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和巷道清扫,形成了“户集、村收、乡运”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模式。
每月河东村会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巷道”评比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发流动红旗,以此激发村民争先创优意识。启动“身边好人”评选机制,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并推荐参评县级文明家庭,树立了一批道德榜样和家风典范。
“百姓生活越美好,我的幸福感就越强。”看着如今生机勃勃的河东村,赵军的内心充满了干劲,他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探索实施村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力争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张瑞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