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黄色沙漠”向“绿洲银行”蜕变
近日,在位于二师三十八团的铁门关市老战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梭梭接种肉苁蓉地里,20余名职工群众正在进行浇水、除草等工作。
三十八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里曾经漫天黄沙,被称为中国沙尘暴高发地区。三十八团干部职工对治沙进行探索和实践,终于在亘古荒原栽植上了梭梭、红枣树等适合当地生长的树苗,团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为职工群众带来了致富机遇。
梭梭林下接种的肉苁蓉更是成为这里的“金果果”。据悉,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梭梭接种肉苁蓉既改善了沙漠生态,挡住了风沙,又让大家有了稳定收入,是治沙又致富的好产业。肉苁蓉亩收入800元至1000元,发展前景非常好。”铁门关市老战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从银说。
张从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和田地区于田县皖新中凯肉苁蓉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公司将采收的肉苁蓉进行粗加工后,出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国外。该公司自2019年开始在三十八团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在团党委的支持下,种植了2000余亩地。该公司员工、三十八团种植户刘志勇说:“团里平整了土地,铺设好了水管等设施,每亩地还给500元的补贴。去年我们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种植的肉苁蓉收入600余万元,今年总结种植经验,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预计亩产能达到600公斤,收入能有1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会收购团场职工种植的肉苁蓉,让职工群众不愁销路。三十八团种植户苗新合说:“我去年种植了60亩肉苁蓉,全被于田县皖新中凯肉苁蓉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收入有10余万元。”
位于塔克拉玛干与库木塔格两大沙漠夹缝之间的三十四团,也抓住肉苁蓉发展机遇,利用梭梭、四翅滨藜、肉苁蓉的生物特性和地理资源优势,加大梭梭、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种植面积,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以林养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3年,三十四团梭梭种植面积2.2万亩,已经接种肉苁蓉8500亩,肉苁蓉亩产100公斤至150公斤,成为目前二师铁门关市梭梭接种肉苁蓉最大的生产区。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梭梭接种肉苁蓉面积扩大到5万亩,根据目前市场需求,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1.5亿元。”三十四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颉彦林说。
在二师铁门关市,肉苁蓉等沙生产业的发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绿了沙漠边缘,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魏怀娟)
来源: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