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双毡鞋背后的爱国戍边情

人民网记者 杨睿
2024年08月03日11:1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沿着G219出发,来到兵团屯垦最北之地——第十师北屯市,再向西北行驶200多公里是一八六团,中哈界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在这里缓缓流淌,见证兵团几代人守边护边的忠诚奉献。

图为白玉书巡边穿过的毛毡鞋。人民网记者 杨睿摄

在一八六团戍边文化馆,一双毛毡鞋引起记者一行的注意,动物皮毛在岁月的侵蚀下,已分不清。“这是我父亲当年巡边时穿过的毡鞋。”白国辉娓娓道来。

白国辉的父亲是白玉书,曾参加过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战役等战斗,解放后,他前后随部队去过湖南、广西、广东,1951年到了新疆,一待就是一辈子。

1962年4月,为稳固西北边防,十师党委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代号为“001”的武装值班连,进驻西北边境一线,白玉书是连长,还有123名战士。后面,又组建了两个连队,成立吉木乃边防农场。

白玉书(中)和战友合影。董勇祥供图

吉木乃边境,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西北的褐里格库木沙漠俗称“北沙窝”,是千里沙海,同时又是高寒地区,条件极为艰苦,漫长的冬季是最难过的。

克服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缺衣少食、睡牛棚、住地窝子等诸多困难,白玉书和战士们不仅确保了边境的安全稳定,还在边疆大力开垦、建设,让荒漠变良田。

1969年4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统一农牧团场番号编制,吉木乃边防农场更名为一八六团,也就是现在的十师一八六团。

白玉书获得的部分勋章。白国辉供图

作为最早带队进驻边境线的兵团人,白玉书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一八六团工作生活了68年。

“1982年,父亲离休,师市领导多次劝他搬到北屯去住,可他就是不去,直至2019年离世。”白国辉说,“父亲总说,他当年带来的战友,很多人都埋在了这,他不能走,要陪他们一直守护在这里。”

白玉书和123名军垦战士,用一生抒写了爱国戍边情,他们是永远驻守在祖国边境的界碑。

(责编:李龙、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