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暑期“三下乡”闪耀青春光彩

用脚步丈量土地,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熠熠生辉。随着暑期到来,自治区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纷纷投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00后踏上乡间小道,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宣讲政策,让炽热的青春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美丽新疆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服务基层需求
助力乡村振兴
7月7日,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新疆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与岳普湖县文工团联袂,为游客和当地群众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随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悠扬旋律响起,整场演出拉开帷幕。舞蹈《欢乐的达瓦昆》《丰收姑娘》展现了丰收的喜悦,民乐合奏《喜洋洋》传递出喜庆欢愉,诗朗诵《我的祖国》、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则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更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活动现场,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喝彩声此起彼伏。
在岳普湖县百果园里,新疆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各显其能,进行了一场助农直播。“皮薄无核、肉质松软、甜糯汁浓的无花果,夏日里品尝一个,真是甜到心坎里去了!”说罢,一名大学生便咬了一口手中的无花果,现身说法吸引直播间网友纷纷下单购买。而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则用手鼓、唢呐、竹笛伴奏,为直播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此次直播吸引了超过1500名网友观看,推介当地的无花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示非遗魅力
关爱童心成长
“哇!原来皮影戏是这个样子的!”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索克满村的一名小朋友开心地惊呼。7月8日至10日,新疆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来到阿瓦提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对面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皮影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双手执签,熟练拨动,皮影人在棍飞线绕中“活”了起来,一举手一投足灵动鲜活,引人入胜的精彩片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实践团成员孙文强详细介绍了皮影戏的来源、道具制作、形成分类等知识,并手把手教小朋友体验皮影的创作,让非遗文化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舀起糖液,或提、或顿、或放、或收……10余秒的工夫,一幅小兔子糖画便呈现在大理石板上,引得围观的小朋友拍手叫好。新疆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在索克满村支起锅灶、熬煮糖液,轻描细画的糖画表演,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青睐。大学生们制作了各种造型精美的糖画供小朋友品尝,还为其讲解糖画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刘嘉鑫激动地说:“看到村民和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驻村干部马清说:“新疆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大学生青春的面貌,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帕米尔高原之巅,红其拉甫犹如璀璨明珠,镶嵌于祖国西陲。7月8日至9日,新疆大学实践团来到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参观学习,探寻站里一件件展品背后承载着的历史,从旧物到信函、从锈迹斑斑的武器到泛黄照片所诉说的英雄故事。
步入边检站的热带水果暖棚,同学们惊叹于在高海拔地区竟能培育出火龙果、莲雾等热带水果,仔细倾听这背后边检战士们艰苦奋斗的故事。
在庄严的国门前,新疆大学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誓言铿锵,彰显着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边防战士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实践团成员何佳乐说,“我们要传承红其拉甫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擦拭国门界碑,每一次轻抚都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历史的厚重与前辈的英勇融入心间。
自治区团委学校工作部部长赛迪艾合麦提·亚尔麦麦提表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青年学子和乡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深入基层,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在这一过程中,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同时青年学子也收获了宝贵的社会经验。今后,自治区团委将持续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其中,展现青年力量的无限可能,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闫啸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