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退役军人王成帮:在新“战场”续写荣光

7月的新疆库尔勒市满目青翠,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柳树撑起片片绿荫,它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成帮柳”。
“成帮柳”因退役军人王成帮培育成功而命名,如今不仅是这座国家园林城市绿色的象征,更是王成帮一生奉献与坚韧的见证。这位88岁的老兵,开辟出人生又一个新“战场”。
1992年,王成帮退休后,回到妻子工作的库尔勒市定居。
上世纪80年代末,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简称“塔指”)在库尔勒市成立。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塔指成立了绿化办。王成帮听说后,毛遂自荐成为一名义务绿化工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正走向新的战场。”
在塔指绿化办的9年时间里,王成帮每天天不亮就来到自己负责的区域,整地种树、浇水培土、施肥修剪……在这期间,他带领工人改造塔指水井10口,修建蓄水池13个,极大改善了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后来,王成帮离开塔指,来到库尔勒市园林局,继续从事植树绿化工作,成为“不要工资的临时工”。他说:“我啥也不图,就是想多种点树。”
2001年,王成帮意外发现了一棵以前没见过的柳树。当时已是深冬,气温低至零下,可该树树干仍泛着青绿,这让他兴奋不已。
请教专家后,在库尔勒市园林局的支持下,王成帮开始培育试验。第一代1棵、第二代80棵、第三代400棵、第四代2000棵……成活率越来越高,培育取得成功。
有人提议说,这树就叫“成帮柳”吧。就这样,作为库尔勒市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树种,“成帮柳”在库尔勒城区大面积栽植,总数已超过1万棵。
在学校开展党史宣讲,王成帮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说,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激励后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王成帮看来,这也是他另外的新“战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社区……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库尔勒城乡。每次宣讲,王成帮最喜欢说一句话:“一个人终有老去的那一天,但是树会继续成长。”
渐渐地,一些学生主动和王成帮一同劳动。来的学生多了,王成帮希望能在库尔勒市郊苗圃建一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和“成帮柳”一样健康成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该基地已初具规模。主干道两侧摇曳的“成帮柳”,向人们无声讲述着植树和育人的故事。
从基地到王成帮家,乘公交车要1个多小时。为了节省时间,通常他中午都不回家,馒头和水就是一餐饭。在许多人看来,王成帮是一个很“抠门”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一套军装一穿就是好多年,逢年过节在外吃顿团圆饭,一家人除了主食总共就点了4个菜。
然而,这样“抠门”的人,却又很“大方”。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1万元;2023年积石山地震,捐款3万元;2024年乌什地震,捐款2万元……熟悉王成帮的人都说:“他这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太不容易了。”
2018年,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中道杆村村民再同汗·吾甫尔的丈夫在一场火灾中去世,女儿重度烧伤,王成帮得知后立刻送去3000元。孩子出院后,王成帮和老伴又送去了生活用品及捐款,陪着再同汗一起渡过难关。
库尔勒市民邓宝琴说:“谁能几十年如一日,把一腔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王成帮就是这样的人,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事业。”多年来,在王成帮的影响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库尔勒市民加入了义务植树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在新“战场”续写荣光的王成帮,先后获得“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对此,他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还有很多人比我做得更好、更多。”(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