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155家助老餐厅守护老年人幸福“食”光

2024年06月07日13:12 |
小字号

“价格实惠”“用餐便利”“兼具社区社交功能”……如今,社区助老餐厅以其独具特色的特征和功能,让社区老年人及其他群体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家门口的美食”。

在邻里幸福“食”光食堂,北纬一路社区志愿者询问84岁的林二英老人用餐需求。

有期待 解决就餐难问题

“三份丁丁炒面好了!”伴随着一声吆喝,志愿者将丁丁炒面打包,送到老人手上。另一边的套餐区前,四名老人正在选菜品。

近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南纬路街道北纬一路社区邻里幸福“食”光食堂完成提档升级,复业开放,周围的居民老早就闻声赶来,准备“享受大餐”。

“菜品吃着香,价格还不贵。”5月28日,今年84岁的林二英来打包餐食。她说,她和90岁的老伴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一日三餐都是她做,有时候想换换口味或不想做饭,就会来邻里幸福“食”光食堂打包饭菜。

林二英点了一份丁丁炒面、一个水煎包,共花费17元。她说,食堂的饭菜分量足,一份丁丁炒面就够老两口吃,水煎包是因为味道好,她吃一个解解馋。

“还送了碗豆浆,豆浆很浓很纯。”林二英将豆浆喝完,提着餐食离开。

北纬一路社区地处铁路局商圈,此前社区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的助餐需求,将社区食堂改造并对外开放,今年经过再次升级改造,更好满足居民需求。

66岁的王新霞为91岁的母亲免费打包了一份套餐。根据邻里幸福“食”光食堂的规定,90岁以上老人每周可享受两次免费餐食。

王新霞说,她照顾母亲的一日三餐,社区食堂的饭菜味道好,大家能看到饭菜的制作过程,来这里吃也安心。之前食堂改造,大家都希望食堂赶紧营业。

社区食堂再次营业是北纬一路社区每位老人的期待,也是社区用心用情用力,瞄准群众急难愁盼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缩影。

北纬一路社区有居民8000人,60岁以上老人超过2000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独居。北纬一路社区党委书记邵丹丹介绍,此前社区在走访中就了解到,许多老人家庭都存在“做饭难”的问题,家里人少,在量上不好把控,做饭劳神费力,年龄越大越是力不从心,社区食堂的开设,刚好解决了老人们面临的“做饭难”的实际问题。目前社区食堂还为大家提供早餐,水煎包、豆浆、胡辣汤,方便了早上遛弯锻炼的老人,也为周边上班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

在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便民大食堂本味上品餐厅,辖区居民在自助选菜品。

有品质 撬动民生服务大局

随着来社区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社区食堂已经不仅仅只承担起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们“吃”的问题。现在,社区食堂不仅用口味留住了老人们的胃,也通过不断深化的服务,“圈粉”年轻人。

5月28日13时许,在太原路一写字楼上班的王园园步行来到北纬一路社区邻里幸福“食”光食堂用餐。

“点了一份过油肉拌面,20元。”王园园说,她上班的地方离这里700多米,步行过来就可以。食堂的过油肉拌面肉多、面足、味美,中午通常还能加送豆浆、胡辣汤等,吃得饱又吃得好。

居民王雨是个全职妈妈,也是邻里幸福“食”光食堂的“粉丝”。她说,一份豆腐4.9元,大厨还能单独做,满足不放辣椒、不放味精等要求,对她这样的宝妈来说“简直完美”。同时,社区食堂和社区只有一墙之隔,她经常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对食堂进行监管,她也对社区食堂的饭菜品质更放心。

在邵丹丹看来,社区食堂能点餐、价格实惠,是能吸引年轻人的特点。同时,邻里幸福“食”光食堂作为社区食堂,在节假日为居民提供预订餐食服务,寿宴、生日宴都可根据居民需求制作菜品,还能预订各类卤菜,春节前就因为面点、卤菜的预订“圈粉”。依托社区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邻里幸福“食”光食堂可为出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在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大食堂本味上品餐馆,81岁的吴建恩通过刷脸支付8元,购买了一份套餐。

作为老年人自助餐点位,本味上品餐馆明码标价,自助餐60岁以下15元一位,60岁以上12元一位,70岁以上10元一位,80岁以上8元一位。

吴建恩说,老年人根据年龄段可享受不同的惠老价格,但每次带身份证、带现金来吃饭比较麻烦。没想到社区大食堂通过刷脸支付解决了问题,老年人的信息都在系统中,一刷脸就知道多少岁、享受哪些优惠。这样的贴心服务给老年人带来更多便利。

在北京路街道北京路口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居民在排队打饭。

有长远 “1+N”提升持续服务力

按照自治区民政厅“每个社区(村)至少建设一个老年助餐点,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助餐需求大的社区(村)宜建设多个老年助餐点”的有关要求,高新区(新市区)加速建设老年人助餐点,并在助餐基础上提供更多养老服务。

5月28日,在北京路街道北京路口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居民王慧前来用餐。

“吃完饭就上楼做个艾灸。”王慧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不仅给大家提供了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还有娱乐休闲、康养保健、心理疏导及法律援助等,这也让老人们都爱来。

“这里还能唱歌、跳舞,在这里不仅给大家生活带来方便,还提供很多健康、文体项目,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今年67岁的李建民说,这里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文体活动区域、娱乐活动区域和阅读区域,“老年活动中心”的功能在不知不觉中成形并完善,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会好友、结识新朋友。

北京路口社区党委书记田雅娟说,社区邀请第三方机构运营社区食堂。第三方机构有丰富的养老院经营经验,社区提供了符合多元发展条件的餐食经营场所,让第三方机构有机会、有条件结合自身优势,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高新区(新市区)各社区食堂都逐渐建立起“1+N”服务模式,其中“1”为助餐服务,“N”则为包括更多可以与助餐服务合作并延伸的人与事。

高新区(新市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谭晓华说,目前高新区(新市区)建设的的155个老年助餐点中49个点位已经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并提供服务,20个点位正在认定中,86个点位正在建设即将营业。在建设之初,他们就在全域布局、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上下功夫,力求惠及更多老年人和居民。同时,该区以多种模式建设老年人助餐点位,例如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建设老年人助餐点增设助餐功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牟敏)

来源: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龙、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