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伏永超: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年06月06日13:27 |
小字号

加药、起飞、洒药……近日,在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四连的一块打瓜地里,伏永超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将雾化的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瓜苗上。在打瓜地旁边的一块玉米地里,一台四驱拖拉机正在进行中耕。

植保无人机、中耕拖拉机,这些强有力的“帮手”,都是三十七团天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派”来的,伏永超便是合作社的理事长。

伏永超说,“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高效、安全等优势,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职工群众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2013年10月,35岁的伏永超携妻儿从河南商丘来到二师且末工程支队(三十七团的前身),成为一名职工。伏永超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现河南科技学院)农业种植专业,2015年底,他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三十七团的设施农业技术员。

为了做好100多座温室大棚的技术服务工作,伏永超将办公室里的二三十本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专业书籍“嚼烂吃透”,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指导,随时随地解决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伏永超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启创业之路。

伏永超抓住团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时机,承包了2个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我这两个大棚占地3亩,主要种植西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和绿叶菜等,不使用化肥、不打农药,采用‘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方式,根本不愁销路,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伏永超笑着说。

伏永超还借助妻子吴凤玲在团场开超市的优势,于2018年接手了团场的昆金电子商务服务部,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团场职工将红枣销售到全国各地。“我们每年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团场职工销售红枣6吨左右。”吴凤玲说。

作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农人”,伏永超认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如果能把团里的农机集合起来,统一调配资源,不仅可以让农机都有活干,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种植户的时间。

说干就干,2021年6月,伏永超联合其他四名机务人员注册资金600万元,牵头成立天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产入股+农机托管+作业订单”的经营模式,有效统筹农机资源,社员带机入社,统一由合作社调度作业,完成面向团场及周边县乡范围的各类大型农机“作业订单”,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经营。

农机适配,种地省力。“以前我们种地得分别联系平地机、播种机和收割机,现在有了天宇农机合作社,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合作社就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调配农机,我们种地越来越轻松。”三十七团四连职工段宝红说。

2022年1月,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2人,发放分红款36万元。2023年,天宇农机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8人,拥有大马力拖拉机5台、播种机9台、植保无人机3台,年作业总面积3.3万亩,年收入126万元,社员人均收入7万元左右。

“我们组建了一支劳务服务队,春播的时候,合作社会找我们开车,一天能挣400多元;秋收的时候,我们就在团里采收打瓜和红枣,一年下来至少能挣3万元。”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塔格艾日克村村民艾力·艾散说。

天宇农机合作社因其作业质量高、价格公道,打响了品牌,在团场和周边县乡牢牢站稳了脚跟。目前,天宇农机合作社的经营范围除了本团外,已辐射到周边且末县13个乡镇、尉犁县等。

“我们还要扩大合作社规模,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拓宽服务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谈到未来,伏永超充满了信心。(周华丽 杨铁军)

来源: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