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爆”了 这是援友微信群的第三次
4月24日21时09分,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2023援友群”突然出现一条求救信息:“各位援友,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中央美术学院采风团队一名学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出现高原反应,姑娘发烧到40℃已经一天,无法退烧,现在县人民医院,医生建议立即转院至喀什,目前医院派不出急救车辆,为确保学生安全,能否跟医院协商设法将学生尽快送往喀什就医。十万火急!”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新疆唯一高原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突然病倒的学生小赵刚满18岁,老家河南,在新疆无亲无故。高原反应加上高烧,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很可能危及生命。在乌鲁木齐的中央美院援疆干部李震得知后,急忙向援友求助。
500人的微信群顿时被“点燃”,援友一致表示:“必须把小赵救下来!”
线上线下联动,救援争分夺秒。21时12分,中央组织部援疆干部朱勇率先在群中回复,表示已与正在北京出差的喀什援友,中组部援疆干部王黎取得联系并初步说明了情况,请求火速支援。与此同时,在喀什工作的中国疾控中心援疆医疗专家吴亚松也加入到救援协调工作中。
21时17分,以朱勇、王黎、吴亚松、李震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采风团带队老师几人为主要成员,联通北京、乌鲁木齐、喀什、塔什库尔干多地的救援小组成立。他们迅速梳理出救援工作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缺少转运救护车;喀什是否有合适医疗资源立即投入治疗;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到喀什医院的路途数百公里,转运期间风险如何控制?
为实现尽快转运,能就近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协调救护车是最佳方案。朱勇与该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进行了沟通,得到指挥部大力支持。同一时间,王黎与吴亚松全力协调喀什能第一时间投入救治的各类医疗资源。
时间流逝,援友们的心越揪越紧。此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援疆医生杨从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援疆医生李金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疆医生袁明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疆医生李春丽等一批来自医疗领域的援友投入线上救援。他们在了解小赵的实时病情之后,在微信群里针对抢救方向、转运和救治期间可能产生的风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给出专业建议:
“要迅速向低海拔地区转运。”“持续吸氧、物理降温、用退热药,维持电解质稳定。”“注意脑保护。”“转运中关注监护仪,必要时增加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这些建议都成为推进救援协调工作“忙而不乱”的压舱石。
21时50分,转运救护车辆准备就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派出一名随车医生保障转运全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同时做好抢救收治准备。
夜幕中,救护车辆穿过帕米尔高原的大山大川,向喀什疾驰而去。众多援友守着微信群等待消息,毫无睡意。
25日凌晨2时,小赵顺利进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不久便脱离危险。
消息传来,微信群里的援友们沸腾了。大家就像自己的孩子平安脱险一般,激动地互相祝贺、相互致敬,兴奋得难以入眠。
这是“2023援友群”第三次这么“爆”了。
“2023援友群”建于去年7月17日,满满当当500人,都是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同日,大家集结北京,准备翌日飞赴新疆,开启援疆工作。援友工作忙,平时群里不活跃,很多人只“潜水”不说话,但这次和前面的两次例外。
上一次群“爆”了,是乌什地震发生之后。今年1月23日2时09分,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震感强烈,乌鲁木齐一些地方也有震感。当有援友在微信群里询问是否发生地震时,微信群立刻在凌晨被激活,群内消息不断刷屏,大家纷纷询问情况,对身在距离震中位置不远的阿克苏、喀什、克州援友表达了揪心牵挂,援友们密集沟通交流,思索支援灾区良策。
第一次引“爆”微信群是今年1月15日深夜,在布尔津县工作的国家能源局援疆干部殷俊往群里发了一封信。当时,布尔津县遭遇暴雪,喀纳斯景区关闭,上千名游客滞留。殷俊紧急求助,希望援友们能帮助布尔津县抗击雪灾。看到信后,微信群里消息彻夜不断,大家纷纷安慰殷俊,想方设法援助布尔津县。
援友微信群“爆”了三次,每一次引爆它的是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热情,更是对新疆这片大地的深情。
4月26日14时,小赵出院了。“2023援友群”再次被欢呼声淹没。(肖春飞 杰文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