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马来清进疆务工记

2024年04月10日11:18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4月7日6时39分,随着从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T257次列车缓缓靠站,沉寂的车厢热闹起来。浓郁的甘肃口音和搬运行李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马来清碰了碰婆姨季甘娃的胳膊肘。

“别睡了,准备下车。”

“咋这么远,这火车坐得我腰疼!”

牢骚归牢骚,这个跟着男人走南闯北、养家糊口的女人,一边熟练地用麻绳把两个装着碗瓢和水壶的塑料袋紧紧绑在一起,一边向同车厢的老乡们摆摆手,“走了,打电话!”

此时,站在出站口接站止步黄线外,等待马来清一行的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大千,正举着接站牌,向出口处张望着。

“今年公司承建的项目多,从全国各地来务工的人也比往年多,我们隔三差五就要来车站接人。从甘肃来的这批工人都是钢筋工,是常年在我们项目上干活的老乡介绍过来的。”张大千说话间把接站牌又往高举了举。

一个工程项目,就像一条流水线,土建、基础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工种的工人来完成。从初春开工,到入冬工程收尾,遍布天山南北的项目建设工地上,来自四川、河南、湖南、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的钢筋工、木工、架子工等,不停转场。马来清的甘肃老乡冯旺,去年在新疆东部合盛硅业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上干木工活,现在他正在新疆三昌环保能源40万吨/年煤焦油资源化利用项目工地上忙活着。

马来清要去的中部合盛硅业年产5000吨特种石墨项目,由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乌鲁木齐首个百亿新能源工业产业园,涵盖从硅基光伏产品制造到光伏发电下游的全产业链,是“八大产业集群”重要一极。目前已进入大面积基础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木工、钢筋工。

7时10分,城市刚刚苏醒。45岁的马来清带着八九个人,从出站口汇入乌鲁木齐站北广场的人海中。

在各种方言交织,满眼皆是编织袋和乳胶漆桶的世界里,马来清习惯性地提了一把裤腰带,“我们那里到处都是往外跑的人。”

在马来清的家乡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镇高岸村,每年开工季,都会出现赴疆务工的大潮。

“一个村几乎一半人都来新疆干工程了。”马来清说。

“上火车一问,天水的、武威的……到处都是老乡!”季甘娃眼泡子有点肿,“昨天谝得有点晚。”

在甘肃人开的饭馆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还没下肚,马来清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报平安。

“家里两个娃,丫头今年毕业,儿子上高二,我们一出来,家里都是老娘的事。”马来清家有4亩地,种当归,收入由市场决定。儿子要上大学,女儿要找工作,都要钱。

外出打工的这些年,高岸村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特别是常年在新疆打工的人,不仅盖起了二层楼,家里还有各种时髦家电。

内蒙古、江苏、天津、北京……马来清在大江南北干过各种项目,也算是个有见识的打工人。但过年去邻居家串门,让没去过新疆的他动了心。

邻居告诉他,钢筋工是大工,在别处,一天工钱350块左右,在新疆,要往上浮动二三十块。

“一个人一天多挣20块钱,看不出来啥。我们两口子合起来干几个月,那就多了。”马来清说。

坐上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派来接人的大巴车,一行人前往位于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工地。考虑到大家没有带被褥,张大千让车停到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石化中心市场。

不一会儿,网套、床单、被套、枕头就装满了车厢。季甘娃摸着洁白厚实的棉花被和马来清商量,年底回家的时候,给孩子也带两床。

12时,到项目工地了。安置好行李后,项目总监对新来的务工人员开展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随后,在新疆干了8年工程的钢筋工班组组长陈双杰,又把大家叫到了一起。

“我们都有孩子和老人,求财更得求平安。”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十个不准”、岗位安全操作技能、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陈双杰掰开揉碎挨个说,嗓子都哑了。

陈双杰临了的一句话,让马来清吃了定心丸,“新疆有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项目也为农民工工资开了专户,把心搁到肚子里,好好干,不愁挣不上钱。”

中午饭点,土豆炖小鸡、麻婆豆腐、萝卜凉菜……陪着马来清转战南北的浅绿色搪瓷大碗里,饭菜堆成了小山。和马来清一起就餐的,还有整个项目的170余名务工人员,他们中有90%的人来自国内其他省份。

吃饭间,马来清接到通知,公司给新来的务工人员买了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安全责任保险,下午要去签字。

“出门为求财,能平安顺利地拿着辛苦钱回家,足够了。”马来清说。(赵春华)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