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探访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特色面艺店:巧手蒸出“幸福味”

2024年02月06日15:26 |
小字号

春节临近,手工制作的花馍成为走俏的年货。

花馍,俗称“面花”“花馒头”。在我国北方地区,逢年过节都有蒸花馍的传统,一代代民间巧手艺人通过口传心授,将花馍技艺传承至今。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京北路的“好食运面艺店”,跟随店主体验做花馍,感受一块块普通的面团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寓意美好、造型独特的“艺术品”。

“小时候逢年过节,老一辈经常做花馍”

这间位于居民小区的“好食运面艺店”,由57岁的尚丽和丈夫赵明武经营。早上9时,夫妇俩已经开始在店里准备食材。

走进店内,一股相对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花馍醒发环境很关键,凉了醒发慢,太热了容易醒发过头。”尚丽招呼笔者坐下,便开始和面了。

拿出蒸熟的南瓜泥,和着鸡蛋、面粉、发酵粉,再加入温水,尚丽很快揉成了一块光滑的黄色面团,随手交给赵明武。

赵明武用揉面机将面团反复揉捏30多次,直到面团光滑如镜面且回弹性较好,再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盖上薄膜,以防干裂。

“我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奶奶和姥姥都会蒸花馍。面团经过造型,配合红豆、红枣等几种食材简单点缀,变成‘金鱼’‘兔子’‘花朵’,瞧着非常喜庆。”说话间,尚丽又依次拿出菠菜汁、甜菜汁、仙人掌粉等,分别混入面粉、发酵粉、温水等,和成了绿色、红色、粉色的面团。

这些面团分别经过揉捏,整齐地摆放在面板上。

“每一个花馍都有着吉祥的寓意”

小时候拿到花馍的快乐记忆,一直留在尚丽的脑海深处。她自幼喜欢手工,又受祖辈影响,对花馍情有独钟,熟练掌握了这一民间传统手艺。

退休后,尚丽开起了面艺店,经过用心改良,花馍造型越来越多。

站在宽大的面板前,尚丽夫妇俩配合默契,他们熟练地将红色、黄色的面团分成小等份,准备做面皮,绿色、粉色的面团则分别用模具压制成叶子、花瓣造型等。

这是一个细碎且重复的过程,时间慢慢地流淌着。笔者也加入制作当中,负责将面团擀成圆形面皮。面团摸上去比普通面团稍微硬一些,想来是为了方便做造型。

尚丽拿起一块红色面皮,包入一块红豆沙,对折捏一次,再对折捏一次,又用一个小工具整理封口,挂上一根面条做的“蝴蝶结”,配上一片粉色“花瓣”,一个“福袋”花馍就完成造型了。

“福袋,寓意代代有福。”尚丽边向笔者展示花馍,边解释着背后的寓意。

揉、搓、捏、拽、剪……一个个造型独特的“锦鲤”花馍、“柿子”花馍等,不一会儿就出现在尚丽的手中。每一个都有着吉祥的寓意,有象征来年富裕的“年年有余”,有象征祝福满满的“事事如意”,有象征幸福美满的“平安喜乐”……

“如今,人们更注重吃得绿色、吃得健康”

做好造型的花馍,被放入了醒发箱里醒发半小时。

“以前生活条件有限,材料就简单的几样,现在生活多好啊,人们更注重吃得绿色、吃得健康。”尚丽制作的花馍,坚持采用天然果蔬配料,还能提供无糖、低糖等定制产品。

小店开业两个多月,夫妇俩已为顾客制作过生日“寿桃”、订亲“鸳鸯”、节庆“枣饽饽”等各式花馍。

“有一位60多岁的顾客,定了四层的‘寿桃’花馍,每层造型都不同,有福袋、牡丹等,我们整整做了一天才完工。这位顾客后来反馈,当她跟亲友分享这款花馍的时候,大家都被惊艳到了。我为此感到特别高兴。”尚丽回忆道,“还有一个年轻人,定了我们的花馍给朋友当作乔迁贺礼,她的朋友放到新房里都不舍得吃,说是太精美了。”

半小时后,醒发好的花馍放入蒸箱。20分钟后,造型饱满的花馍出锅了,满屋蒸汽升腾,面香浓郁。

为喜迎龙年新春,尚丽专门设计了几款带有“龙”元素的花馍,蒸出浓浓的中国年味和满满的幸福感。随着春节订单纷至沓来,这些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花馍,将带着全新的活力、承载着美好的祝福,走进更多市民家中。(郭玲)

来源: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龙、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