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在新疆读懂“何以中国”——2023年新疆文物保护利用硕果累累

2024年02月06日10:33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回眸2023年,新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持续加大,“考古中国”新疆地区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博物馆建设布局不断优化,让文物活起来多途径发展,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

转化考古成果 赓续中华文脉

今年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入选。

“这处遗址出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重要文物,反映出多种文明交流互鉴现象、宗教中国化现象等,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和其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西旁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刘文锁说。

北庭故城、莫尔寺遗址等15项“考古中国”项目实现实质性突破;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开放;“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再现考古人矢志不渝守护文化遗产、阐扬中华文脉的精神风貌……新疆不断加强考古发掘研究阐释能力,助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系列考古发现和成果补益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形成与演进研究的同时,为促进遗址有效保护、传承发展、探索文旅融合提供了学术支撑。”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近年来,新疆考古工作围绕新疆史前文明、汉唐西域军政建置、丝绸之路考古等重点课题,疆内外10家科研院所、高校针对22处遗址,实施主动性考古近80项,配合国家、自治区基本建设实施考古项目300余项。其中,5项成果入选年度全国“十大”“六大”考古新发现。

去年11月份,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一批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吐鲁番市交河故城遗址、若羌县米兰遗址、洛浦县热瓦克佛寺遗址、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6处遗址入选。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人们可以观摩考古现场、欣赏出土文物、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过程,深刻感悟文化遗产背后反映的历史事实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自治区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强说。

优化建设布局 博物馆“热”起来

“2023年,‘博物馆游’成热潮,全区各级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083万人次,其中新疆博物馆接待观众156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自治区文旅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副处长王金文说。

去年,自治区博物馆建设取得新成效。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沙雅县新疆印章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建成开放;轮台县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暂定名)、哈巴河县博物馆、吉木乃县博物馆开工建设;新增25家自治区特色博物馆。

“轮台县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一层的70%。今年10月将完成布展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开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俞淑英说,该馆将用于收藏、保存、保护、研究、展示卓尔库特古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等考古成果,并将以其为中心规划建设集博物馆、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塑造于一体的西域都护府历史文化园。

在展馆建设大踏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全区各地博物馆借助新技术手段,不断挖掘内涵,创新表达,博物馆展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获“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文化润疆——乌鲁木齐市三馆联动整体提升项目”获评2022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各级博物馆设计推出实用性与美观性兼顾的数百种文创产品,销售创历史新高,广受欢迎。

“目前,我馆已实现文创产品、讲解服务、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的开发和创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沉浸式博物馆建设,让观众在博物馆这座大学校里,真正感受到泱泱中华文明的辉煌。”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

文物活化利用 润物掷地有声

“2023年,库车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全疆首个示范区创建县市。”库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安小京说,库车市境内有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180处、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库车市将依托示范区创建县市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面挖掘、展示、利用体现中华文化元素的各类遗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新疆大地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实证着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元一体,书写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历史篇章。新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用好用活公共文化、文艺、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阵地、平台,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度”和“滋养度”不断提高。

“我们深入挖掘文物景区旅游资源,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去年,吐鲁番文物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万人次,创五年来新高。”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张勇说,文物景区通过举办“夜游交河”“博物馆奇妙夜”“交河马拉松”等活动,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交河故城‘遗产+旅游’”项目被文旅部选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十大案例”。

走近通天洞遗址,感受旧石器时代的人间烟火;在被誉为“艺术宝库”的克孜尔千佛洞,体验龟兹历史文化魅力;“踏着古道游新疆——车师古道公众考古”活动,开启探知中华文明的惊喜之旅……新疆推出多种文物主题游,获得公众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新疆感受中华历史与文明印记。

“2023年是新疆文物工作的‘大年’,全区文物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月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自治区文物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文旅厅党组书记、自治区文博院党组书记徐锐军说,下一步,要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贾春霞 赵梅)

(责编:李龙、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