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里,一个个暖心故事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上演

一场大雪、一顿早餐、一片爱心、一座暖城……自12月9日开始,乌鲁木齐持续迎来降雪降温天气,户外银装素裹,一个个暖心故事在高新区(新市区)接连上演,这些令人感动的瞬间,温暖着你我。
寒风凛冽 他们收到了社区的“花式”关爱
12月13日,大雪后的乌鲁木齐寒风凛冽。高新区(新市区)各社区一大早就纷纷行动起来,为户外工作者、行动不便老人等送去各种“花式”关爱。
为了城区道路通畅,许多人顶着寒风在户外作业、值守,环卫工人帕提古丽·哈德尔和工友们,从早上7点开始就在京疆路附近清扫积雪。休息间隙,他们收到了喀什东路街道京疆路社区干部送来的姜茶水、纸巾、口罩等,还被叮嘱要注意防寒保暖。
“喝上热乎乎的姜茶,心里暖暖的,有人关心真好。”帕提古丽说。
雪天路滑,车辆极易拥堵,在喀什东路十字路口,交警们在维持车流秩序。喀什东路街道新兴社区志愿者们,把暖手宝和香甜的奶茶送到交警手上。
“我们社区的暖心驿站就在那里,换班时别忘来休息。”志愿者们向交警发出热情邀请。
“郑大妈,我给您送菜来了!”“小陈,多亏有你,我身体不好,这冰天雪地的不敢下楼,只好打电话麻烦你了。”这是独居老人郑桂花和喀什东路街道汇园社区干部陈静的对话。
当天,汇园社区考虑到有些老人出行不便,专门成立了一支“寒冬送暖小分队”,帮助独居、空巢老人跑腿儿。同时,社区还将老人情况告知附近商户,约定一起做好老人们的买菜买药服务。社区干部们到了老人家里,细心查看家里供暖情况,还再三叮嘱老人要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安全。
社区干部送出各种“花式”关爱,商户们也不甘落后。在三工街道三工社区,一些党员商户、沿街商户不仅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热茶、“暖身角”,还给他们做了义诊,暖意在寒冬中不断传递。
商家请环卫工人进店免费吃饭
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铁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冬季送温暖,情系保洁员”慰问活动。
“快请坐,喝喝茶,歇歇脚……”活动期间,喀什东路街道爱心商户偶遇牧歌主题餐厅负责人窦彦钢将附近正在扫雪的环卫工请到店里。
“大家只要给前台或者任何一个我们的员工说,都可以免费在店里吃饭,不要不好意思,随时来,你们辛苦了。”窦彦钢说,“每天都能看到亮眼的橙色在忙碌,连着下雪,他们更辛苦了,我们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辛苦不怕,心里暖和。平日里大家对我们也很关照,这些心意能御寒。”环卫工人李彩霞喝着热茶,试戴着新手套。
由于着急完成辖区清雪任务,环卫工人推辞了爱心商家请大家吃饭的邀请。走出餐厅时,迎面看见好几家商户都在自发清扫门前积雪。
“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扫好自家‘门前雪’,环卫工人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苏家拌面负责人苏锦浩说。
结束了早晨的清扫,环卫工人王彦花和同事来到位于杭州东路的锦绣年华小区准备稍事休息。就在前两天,通过喀什东路街道晨光社区牵线搭桥,锦绣年华小区物业将一间门面房拿出来,作为暖房供环卫工休息。
“这间房的位置,就处于我们工作的路段,过去很方便,大家心里暖暖的。”王彦花说,她所在的小组一共有20余人,负责清扫嘉兴街、长春中路、河北路等3条主路和1条巷道,“清雪紧张的时候,工作的时间比平日一般都会多一两个小时,一间暖房对我们来说真得非常暖心,就近歇歇脚,再干起活儿来都特别有劲。”
晨光社区党委书记孙丽拿着热水来到暖房,并将暖宝宝分发给环卫工人:“除了新增此间暖房,辖区还有不少商户提出,邀请环卫工人进店休息,我们会逐步扩大休息点位,让环卫工人都能就近取暖。”
风雪中 无物业小区里扫出一条“暖心路”
12月12日中午,漫天飞舞的雪花给小区里的树木、车辆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通往大门口的主干道却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下,大家出门可以放心地走了。”居民陈铁刚说着拍了拍身上的落雪。这天上午,他和社区干部、志愿者一道清理小区积雪,“这条路啊,是我们大家一起扫出来的‘暖心路’。”
位于喀什东路的生药厂家属院是一个老小区,256户居民中七成都是老年人。自2022年8月物业公司撤离后,小区就成为一座无物业管理小区。连日来大雪纷纷,清雪成为这个老小区的新问题。
“这阵雪不大,大家带上工具,出发。”12日一早,喀什东路街道喀什东路社区书记翟羽佳快速安排了当天的工作,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拿上工具,直奔生药厂家属院。根据事先商量好的分工,众人各自散开。扫雪、剁冰,小区里一幅热火朝天的清雪情景。
“丫头,天这么冷,你咋不戴个手套。”听到了楼下的动静,居民韩玉萍赶下楼,看到社区干部没戴手套,她又折回上楼取来一副手套,“连着两天你们都来帮忙清雪,这么冷的天,累了就上阿姨家喝点水驱寒。”
干着干着,清雪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楼上左邻右舍的居民拿着自己的铲雪工具下来了。有的用铲雪板推、有的用扫把扫、有的用铁锹剁开冰层……
“今年小区清雪是个大事,咱也不能光指望社区来给咱们清,小区里的年轻人、老党员、大家一起干,不仅方便出行,也更有意义不是。”居民陈铁刚说,“在社区的指导下,居民们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时近中午,大雪还在静静地下着,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居民铲雪的身影成为雪地里的一道风景。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清扫,小区的主干道以及通过各单元门的支道全部清扫完毕。
“这条回家的路,暖人。”韩玉萍笑着说。
一场大雪后 三宫梁村36位村民家响起了敲门声
屋外雪花飘扬。“咚咚咚……”,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谁呀?”90岁高龄的常金富起身向门口走去。
门打开,屋外站着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杨忠军和志愿者,几人手上拎着米面油。“叔,这是咱村的陈志双给您买的,这几天下雪降温,外面不好走,就别出门了。”杨忠军说着,来不及拂去头上落的雪就进了屋。
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警,六十户乡三宫梁村居民陈志双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杨忠军,目的就一个:“降温了,马上又迎来元旦春节,我想为乡亲们做点事儿。”
在村里居住的6年时间里,发生的一幕幕温暖瞬间又浮现在陈志双眼前。
陈志双今年69岁,江苏人。早年间,他和爱人来到乌鲁木齐,在小西门商圈做服装辅料生意。年纪大了,儿子和儿媳接手了家中生意,老两口便想着找个合适的地方养老。
“想找个离市区近的,环境好点儿的小村子,安安静静养老。”陈志双说,后来在江苏老乡的推荐下,他们定居在了三宫梁村。
三宫梁村是个农业村,村民家家户户都种蔬菜。自打搬来村里居住,老两口的家门上,总时不时出现些应季蔬菜。“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这些举动让我们特别感动。”陈志双说。
平日里,陈志双喜欢去乡里散步,溜达时买点儿东西。每次返程时,只要手上拎着东西,就总有路过的村民将电动三轮车停在他身边,热情招呼他上车,顺他一程。“说是顺,但每次都送到家门口。我就觉得咱村村民特别淳朴、热心,在这住的几年,日子过得舒心。”陈志双说。
正因如此,得知这次的天气变化,陈志双心里有了为村民做点儿事的想法。
“我们村高龄老人多,他说想送点实际的、用得上的东西。我们村本来就是农业村,蔬菜那些村民都有储备,所以我俩一合计,就送米面油吧,家家户户都用得上。”杨忠军说。
说干就干,杨忠军这边统计着村里的独居、高龄及困难老人人数,另一边,陈志双也带着家人来到新联市场采购物品。
都是给老人吃的,得买好的,还得看看生产日期,得买近期生产的。市场上,陈志双细心挑选着商品。
雪如约而至。12月11日一早,陈志双将采购好的36份米面油送到了村委会。“考虑到他年纪也大了,这几天又下雪,我们就说这份心意,帮他送到各位老人家里。”杨忠军说。
雪后的小村静静的,白皑皑的地面留下一串串脚印。大雪中,三宫梁村36位老人的家门被敲响。
屋外,雪花纷飞,屋内,可暖着呢。
来源: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