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历经4年多200多次试验终获成功

新疆地产的“密瓷”很抢手

2023年11月03日11:16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新疆有没有瓷土?能不能烧制出瓷器?张俊良的回答是:有!能!

10月14日,在哈密市伊州区哈密王府景区旁的密瓷艺术馆,张俊良逐一打开拉坯房、模型房、晾坯房、打磨房、绘画房、窑房,对陶坯、瓷坯等进行检视。在气窑室,已经上架等待烧制的瓷坯摆满了坯架,总共七八层200多件。

“这是景德镇产的气窑,用液化气烧,要烧一天一夜。”小心翼翼地推进坯架后,张俊良关上窑门。他说,这一窑有的是瓷坯,是第一次烧制;有的是半成品,是第二次烧制,半成品烧好出窑就是成品瓷器。

今年37岁的张俊良是哈密市伊州区人,父母都是农民。11年前,他前往景德镇观摩学习陶瓷制作技艺,自此对陶瓷艺术着了迷。2013年,他开了一家陶瓷制品专营店,销售景德镇瓷器。

“刚开始店面很小,只有30多平方米。经过3年时间,慢慢有了一些资金积累,后来我在哈密王府景区又开了一家店,成了哈密市最大的瓷器零售、批发店。”张俊良说,随着销售业务不断拓展,很多客户问他:新疆现在有没有地产的瓷器?在哪儿能买到?

“我向疆内外业内人士四处打听,发现这个‘现在有没有新疆瓷’的问题,还真是一个问题。”张俊良说,经多方了解,在新疆做低温陶器的有很多,但是烧制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瓷器的极少。不少陶艺作坊的工匠们认为,新疆没有合适的瓷土,烧不出来瓷器。

新疆地大物博,矿产丰富,一定会有好瓷土。张俊良对这件事情上了心,开始在全疆各地寻找瓷土。在“寻土”过程中,他观摩了南北疆各地不少陶艺作坊,对陶器、瓷器的烧制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终,我们还是在哈密本地找到了瓷土。”在艺术馆拉坯房里,张俊良拿起一块灰白色的“土块”说:“这就是我们找到的瓷土,经过粉碎、细磨后,即可进入练泥、拉坯等后续工艺。”

找到瓷土,张俊良满怀喜悦地买来了气窑,准备烧制。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一道道工序,他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马虎。

第一窑烧制失败了,出窑的成品多数破损,有的被直接烧化。虽然很沮丧,但是张俊良还是一件一件仔细查看,从每一道制作程序上寻找原因。

“从练泥到出窑,刚开始要半个月左右。后期我的熟练度提高后,周期大概是一周。”张俊良说,当时投入的资金和时间精力都很多,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后来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每烧一窑,我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包括瓷坯的制作、入窑出窑的时间、前中后期温度的控制等,不断总结经验。”

在张俊良最困难的时期,哈密市有关部门给予张俊良大力支持和帮助,给他一次性发放了20万元项目资金补贴,还在哈密市文博园给他设立了展馆。哈密市和伊州区文旅部门等也曾主动帮他寻找合适的瓷土。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经过一次次试验,张俊良的气窑出产的合格品渐渐多了起来。2019年8月,历经4年多200多次试验,张俊良烧出了一整窑精品瓷器。

“那一窑开窑后,没有一件失败的,而且有很多精品,让人非常兴奋。”张俊良说,他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密瓷”,既寓意是哈密所产,又突出瓷器的密度和精密的制作工艺。

在密瓷艺术馆里,张俊良向我们展示了“密瓷”的特点。从断面上看,其瓷色呈青白色,色彩细腻丰润,其密度、硬度均属优良,以硬物敲击,其声清越悠扬。在釉色上,张俊良结合新疆沧桑旷远的戈壁地貌,突出天山雪、大漠赭、戈壁黄等釉色,并在图案上融入了草原石人、汉唐烽燧等“新疆元素”。

张俊良烧出的“密瓷”在全国旅游工艺品大赛中多次获奖,受到哈密市、乌鲁木齐市等地业内人士和疆内外游客的喜爱。如今,他每次开窑,都会有一群“密瓷粉丝”驱车赶来,有时候一窑瓷器当天就会被一抢而空。

今年8月,张俊良带着精心烧制的20多件“天山雪釉”茶盏、瓷瓶等精品瓷器,参加了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哈密馆内专门为他辟出了一块展区。展出当天,多位客商看中了这批瓷器。记者在馆内采访时,恰遇一位广州客商正与张俊良洽谈,准备出价全买。“后来,我没有全部卖给他,留了几件精品。留下来的一件件出售,最高的一件售价3000多元。”张俊良说。

此次商博会之行,国内很多省份的客商看中了张俊良的“密瓷”。两个月来,他的“天山雪釉”系列瓷器供不应求。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多家文创企业来到哈密找张俊良,准备合作开发文创瓷器。

“‘密瓷’是新疆瓷,在釉色、图案上必须体现新疆独有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张俊良说,今年计划在继续烧好“天山雪釉”的同时,研发推出哈密瓜系列、草原石人系列、刺绣纹饰系列等多种文创瓷器产品,并进一步扩大产能,为新疆旅游工艺品增光添彩。(魏永贵)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