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缘何建在新疆第一人口大县
9月16日,位于新疆莎车县的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暨首届开学典礼,莎车县再次迎来教育高光时刻,无数目光聚焦这里。一所喀什地区行署主办和管理的公办高职院校,缘何落在新疆第一人口大县——莎车县?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
2019年12月10日,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为喀什地区第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
随着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产业建设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当地学生和家长也倾向在本地就学就业,单凭一所高职院校每年近1万人的招生规模,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新建一所高职院校迫在眉睫。如何建?建在哪里?
按照喀什地委要求,由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牵头论证,决定在新疆第一人口大县——莎车县筹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8月,学院一期工程开建,上海援疆资金投入近6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156亩,现已建成综合楼、大礼堂、电子信息大楼、机械电气大楼、师生宿舍和食堂。
喀什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利强表示,在莎车县建设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综合考虑莎车县和周边县市产业分布,通过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另外,莎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有2万名在校生,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今后将实施中高职贯通教育,可让中职毕业生有更多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历上升通道,从而提升他们的学历和技能,将来就业更具竞争力。
“在莎车县设立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了南疆地区理工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供给,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好助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福来表示,未来,学院将更好地服务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南疆地区重点产业、喀什地区“十大产业”,为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广大青年学子打开成功成才的大门。
让更多学子就近上大学
“今年,学院高职面向全疆录取600名考生,其中和田地区录取189人、喀什地区录取173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录取26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说,学院的成立让更多南疆地区的学子实现就近上大学的梦想。
“我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家门口上大学,我和家人都非常开心,期待3年后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来自喀什地区的新生亚森江·麦麦提说。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首批高职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六个专业。实用性强、接地气的专业设置,吸引众多高考生踊跃报考,生源大多来自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
“学院的专业设置都是根据前期市场调研申报的。”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干英俊说,有的专业在南疆地区需求很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的专业则是当地稀缺专业,如护理专业。
“六个专业实训室已经建成,学院也积极接洽了一些上海和当地的优质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干英俊说。
办学伊始,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实施“1+1+1+N”建设模式,即至少与1个产业园区、1个龙头企业、1所上海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连接、服务多个中小微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品牌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现代产业学院等多种合作方式,让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将来就业。目前,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一些企业以及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库尔勒市部分企业初步建立合作关系。9月16日,上汽集团、新疆睿灏纺织有限公司与学院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关键。
建校之初,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始招聘和储备人才,目前共有各类教师113人。
上海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通过“组团式”援疆、柔性引进人才、银龄计划等帮扶模式,支持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目前学院有16名援疆教师,同时计划选派优秀学生赴上海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这16名援疆教师来自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16所本专科院校,其中博士11名。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负责人陈阳是上海大学选派的援疆教师,她表示,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将加强教师培训,通过集体备课、师徒带教等方式,提升学院教师业务能力,帮助学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迪力拜尔·艾斯卡尔是健康护理系新入职的教师,她说,入职以来,自己通过实操训练、如何写教案、如何讲课等教学技能培训,收获很大,今后会用勤学、勤问、勤思考的方法来实现自我提升与完善,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还通过“院包系”的形式,即一所上海院校对口支援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系)建设,共同培养符合当地产业结构及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沈祖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