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筑长城——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迈丹边防连戍边爱民纪事(下)

有人说:这里是一个待着待着就爱上了、守着守着就离不开的地方。
有人说:这里的一顶毡房就是一处哨所,一位牧民就是一个哨兵。
“万山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拥有1000多公里边境线。西陲边防哨所迈丹边防连的官兵们常年驻守在大山深处,执勤巡防在海拔近4000米的边境线上,山口的风聆听过他们的铮铮誓言,遍地的“中国石”铭记着他们的脚步。
61年来,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和护边员心手相连、齐心协力,戍守边防。迈入新时代,他们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牢忠诚之魂、点燃戍边之志、砥砺奋斗之情,用青春和汗水筑起卫国戍边的钢铁长城。
潜心用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化边防
“1968年我刚到连队时,这里只有土坯房,‘五星杨’也只有碗口粗。”6月27日,时隔36年再次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迈丹边防连,连队的变化让78岁的老军医田应学激动不已。
跟连队扎根边防的“五星杨”,已经长到三个人合围才能抱住,枝节断面中央的红褐色五角星依然闪耀,与“戍边石”一起,成为连队“丹心向党、扎根西陲、牺牲奉献”的精神地标和代表名片。新兵入连第一课,是到“五星杨”“戍边石”前聆听边防故事、追忆戍边历程;干部上任第一关,是为全连讲“五星杨”“戍边石”的故事,接受战士“挑刺”;重大节日,会开展“五星杨下诉忠诚、戍边石前话信仰”活动,官兵们通过分享自身经历,深植忠诚戍边因子。
如今,连队驻地焕然一新,阳光房、图书室、哨楼、栈道等精心布局,VR体验馆、驾驶模拟器、电子竞技场一应俱全。“我们已实现了各值班要素整合、信息化共享、一专多能的新值班模式。”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迈丹边防连连长唐洋介绍,科技化管边新模式的融入,让边防监控值班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视频巡逻。
边境山口风云多变,边防官兵顶风冒雪、斗严寒、选点位,高标准完成监控补盲;边境山口坡陡路险,官兵们手拉肩扛带倒刺的铁丝网和沉重的T型杆底座,肩膀肿了手抱,手划破了涂点药继续干,提前完成铁丝网闭合架设任务。迈丹边防连所辖边防线数十年未发生任何边境问题,正是一代代官兵在向战而行中拼出来的,在精武有为中搏出来的,也是军民同心建起来的。
2019年,迈丹边防连在执勤中开始使用无人机。目前,无人机巡逻已成为连队重要的巡逻方式,有效加强了对各风险点的勘察管控,进一步消除了执勤盲区。
“这里是一个待着待着就爱上了、守着守着就离不开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6月29日,边境山口再次响起高亢的誓言,班长李天文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来为界碑描红,也记不清是第多少次沿着边境线警戒巡逻。
当日10时48分,从海拔2500多米的驻地出发,巡逻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爬,12时30分抵达海拔3800多米的第一个山口,然后再前行7公里,抵达第二个山口。一路上,最陡的路面上,汽车只能以10千米时速前行,不时发出“呜呜”的低鸣声,道路两边的滚石和20多个“抛物线”状的弯道都是对技术和身体的极大考验。在3个多小时的巡逻路上,官兵们与风雪、冰雹和大雨不期而遇,不到半天,就已经历四季。
“10年巡逻,让您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什么?”记者问。
“道路变平变宽,车辆可以直达山口了。”李天文说,2013年来新疆前,生活在江苏徐州的他,没有见过马、没爬过大山。
“以前巡逻没有路,靠骑马或者徒步上山。”李天文说,在40度甚至60度倾斜的陡坡上,人只能趴在马背上,马儿小心绕着“Z字形”前行。往返100多公里的巡逻路,从早上天蒙蒙亮出发,中午才能到达山口,每每巡防结束天都黑了。而现在,虽然巡逻依然要翻雪山、跨冰河、攀峡谷,但自身装备和车辆设备都升级换代了,安全系数提高了,过去3个小时的路程,现在1个小时就能完成。
在迈丹边防连,因为半年多是大雪封山期,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骑马或者徒步,每一位官兵都会骑马。戍边路上的苦乐被历代官兵镌刻在荣誉室里,汇编在连队史册内。踏着父亲的足迹,大学毕业来迈丹边防连驻守8年的孙家奇说:“这里是一个待着待着就爱上了、守着守着就离不开的地方。”
与边防官兵并肩前行、一起书写故事的还有忠诚的护边员队伍。“只要执勤,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护边员在巡逻。”李天文说。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
“与国家的安全比起来,个人的辛苦不算啥。”马上又要到儿子吾斯曼·买买提玉山巡边换防的日子,趁着古尔邦节全家人团聚,76岁的买买提玉山·吾斯曼佩戴好“光荣在党50年”徽章,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们说,“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作为村里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从民兵连连长到护边员,从玛依丹村第三小队小队长到玛依丹村党支部副书记,买买提玉山·吾斯曼的成长始终与迈丹边防连紧密相连。“祖国相信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祖国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买买提玉山说。
吾斯曼·买买提玉山从小跟着父亲一起护边,2010年正式加入护边员队伍,如今已成长为三分队的分队长。他的儿子买买提努尔·吾斯曼也于2017年成为一名护边员,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玛依丹村素有军民合力戍边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训练民兵、群众达3000余人次,创立建设义务守山员队伍。如今,453户牧民有护边员441名,几乎家家都有护边员,像买买提玉山·吾斯曼家这样一家三代同守边防的家庭达35个。据不完全统计,建连至今,军民共同完成戍边任务数以千计,在迈丹数十公里的边防线上,军民共同筑起了铜墙铁壁。
正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成为了军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的承诺,对党的忠诚。牧民每月会到连队参加一次固防联席会议、分析一次边防管控形势、会商一次边境情报信息,护边员人人自领责任区协助官兵巡逻,村中青年也纷纷申请加入护边员队伍。目前,玛依丹村护边员中青年占比高达65%,自觉扛起护边兴边的职责和使命。
迈丹边防营营长卢树军说,边防官兵将牢记习近平主席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嘱托,发扬守边爱边、兴边富边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丹心向党、戍边爱民的“五星杨精神”坚守在祖国西大门,确保驻守一方、平安一方,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