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到乡镇挂职三年多来,天津援疆干部深入一线破解难题——

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状态新观察)

本报记者 蒋云龙
2023年03月21日10: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10 版)

于田县先拜巴扎镇良种场村村民在采摘万寿菊。许晓龙摄

刘振兴(左一)在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津和数字电子展馆施工现场办公。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供图

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组在沙漠植树。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供图

刘子鑫同于田县青少年在一起。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供图

策勒县沙海碧湖风景区。阿卜力米提·买提沙依木摄

编者按:2020年,援疆干部第一次被安排到乡镇任职。天津援疆干部在乡镇挂职,与当地干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解决民生难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乡镇工作期间,这批援疆干部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什么难题?记者近期来到援疆一线,深入走访援疆干部,记录他们的奋斗故事。

“振兴满脑子就一件事儿——卖鹅。”同事时常调侃,“刘振兴卖鹅”成了远近皆知的事。

天津援疆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党委副书记刘振兴内心却很平静,“能把鹅卖出去就成。”他说。

2020年,援疆干部第一次被安排到乡镇任职,刘振兴就是其中一员。近年来,天津援疆干部与当地干部共同发力谋发展,建设了一大批提升产业促就业、稳定增收惠民生的示范项目,让乡镇“旧貌换新颜”。

“发展遇到问题、难题很正常,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解难题的重任”

2019年,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达玛沟乡引进了一个飞鹅养殖项目。农户养殖,企业保底收购,本是件双赢的好事。谁承想,当地农户第一次养飞鹅,不懂技术,无从下手,干脆完全放养。

企业收购时,一看飞鹅,大跌眼镜。“说好的一只养到2公斤以上,这才1公斤,我们不收了。”企业代表摇摇头,开着空车回去了。

没办法,乡里只能将这批飞鹅屠宰清理包装好,放进冷库冷藏起来。“乡里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找到销路。也曾发动干部认购,但也是杯水车薪。”刘振兴说,“如果长期冷冻,鹅肉品质降低,就更难卖了。”

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到半年。

打遍了所有可能出货的电话,找遍了想到的所有路子,3个多月后,刘振兴终于打听到,天津市蓟州区绿色食品集团2020年有300万元的消费扶贫计划。

上门一阵“推销”,对方很感兴趣:“这是稀缺产品,小点我们也要。”刘振兴顺势邀请对方到和田地区转了一圈,来到现场参观。最终,该公司不仅收购了飞鹅,还对当地的羊肉和苹果下了长期采购订单。刘振兴心里悬了3个多月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在民丰县尼雅乡任副乡长的援疆干部董渤龙,也是刚上任就遇到了难题。

“这都是上好的饲料原料,农户自己用不完,又一直没有企业来开发,太浪费了。”尼雅乡党委书记赵江波指着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地说。

“这片芦苇地有多大?”董渤龙问。“十几万亩。”赵江波回答。董渤龙心里一惊,顿感时间紧迫、责任沉重。

“早一天引进企业,群众就早一天增收。”董渤龙迅速联系了天津一家企业。经过4次考察,该企业终于在2020年底投入2000万元,在民丰县落地了一个饲草加工项目,每年为尼雅乡托皮村集体及13户农牧民带来10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30多人的就业。

“发展遇到问题、难题很正常,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解难题的重任,尽全力协调项目和资金。”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方伟说。

“刚来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

这些年,在各项政策帮扶下,新疆各地基础设施取得很大改善。网络畅通、硬化路通达。但刚到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担任副乡长时,李宪策依然心生落差。

“当地群众增收途径不多,有的人一个月才挣1000多元钱,和东部差距明显。”李宪策说,“刚来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

当时,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和田当地党委、政府都将目光瞄准了托格日尕孜乡的文化招牌——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的故事人尽皆知,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也是当地有名的景点,游人如织。“但是之前没想过怎么利用起来。”李宪策说,“游客看了就走了,旅游业却没能发展起来、给当地群众带来收入。”

发挥援疆资金和项目优势,干部们共同发力谋发展。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3700多万元,建设项目14个。为扩大文化旅游村品牌效应,2022年5月,天津又投资1600余万元,启动库尔班·吐鲁木文旅产业园项目。桑皮纸文创坊、库尔班手工坊等非遗文创场所相继入驻,美食城、精品民宿也逐步建成。“50多名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了2500元。”李宪策说。

文旅产业园旁,一条新兴商业街欣欣向荣。“文旅项目留下了游客,也为村民创造了机会。”李宪策介绍,当地村民把自家房子拿出来开超市、开饭馆、开民宿,收入渐渐增加。

据了解,3年来,天津共投入援疆资金18.82亿元,实施项目373个。通过招商引资帮助引进产业合作项目163个,投资总额62.44亿元,帮助12.98万人次就业。

“后来只要听见自行车响,村里人就知道我们来了”

“我不会说当地话,他不会讲普通话。我看着他笑,他也看着我笑。”刚刚担任于田县阿热勒乡党委副书记时,刘子鑫和当地群众打交道时有一些忐忑。随着交往日深,当地群众的淳朴、热情深深感染了他。“乡里各村离得都不远,我和另一名援疆干部就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骑车走村入户。”刘子鑫说,“后来只要听见自行车响,村里人就知道我们来了。”

走访群众时,不少村民反映:“照顾老人孩子没法外出打工,但是在家收入又不多。要是在村里能打点零工,那多好。”

经过商议,干部们尝试发动大家做一些小的手工产品,再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去。“这也能挣钱?”一开始没人信。

刘子鑫便带着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看到第一批尝试的群众挣到了钱,越来越多村民才加入其中。

“大家好,我是阿依努尔。我在于田县阿热勒乡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产品……”于田县库尔班手工坊主播阿依努尔在镜头前熟练地带货。现在,库尔班手工坊项目已经推广到于田县27个村,每村都有10—20名妇女参与其中。

“我们走村入户,分析当地的产业优势和需求,与群众一起寻找致富门路。和当地群众熟悉起来后,我们交了很多朋友。”刘子鑫说,他在当地有一个结亲户,家里3个孩子学习都很刻苦,他时常给孩子们带去书籍、礼物。去年,李宪策的结亲户家里孩子病了,大人临时脱不开身。李宪策二话不说,带着娃娃就去了医院。

“这3年,眼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董渤龙说。他的结亲户这些年从事木材加工,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大女儿今年7月就要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了,儿子在读高一,全家生活充满了希望。

3年援疆,干部们走在村里,经常会碰到当地群众热情地打招呼:“亚克西吗?”“亚克西!”

“既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农口干部,也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有闯劲的新农人”

推进乡村振兴,援疆干部尤其是一线基层干部有哪些建议?

“这里急需农业技术干部。”刘振兴说,“新疆不少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群众增收有难度。比如这里的核桃树,因为老百姓不懂剪枝等农业技术,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每棵树年收入不到1000元,当地群众非常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干部下来指导。”

担任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党委副书记的援疆干部魏玉兴也有同感。“我们引进辣椒企业带领百姓一起种辣椒,但同样的土地,农户种出来的产量只有企业的一半。”魏玉兴说,萨勒吾则克乡畜牧站和农业站的工作人员积极上进好学,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效果。

据介绍,近年来,援疆干部在所在的乡镇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围绕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提高基层民生保障、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建设了一批更精准有效、更适合基层的项目,为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里既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农口干部,也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有闯劲的新农人。‘勤劳致富’已成共识,期盼着干部们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协力谋发展。”刘子鑫说。

(责编:杨睿、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