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育援疆传帮带结硕果
9月19日,2022年新疆“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教育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结果揭晓,阿克苏市在此次评审中斩获佳绩。阿克苏市论文获奖总数占地区论文获奖总数的57.2%,占自治区获奖总数的19.5%。阿克苏市获奖总数及一、二、三等奖稳居自治区各县市之首,其中杭阿美好教育钱塘·多浪科研工作室成员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奖率100%。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阿克苏市教科局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障,离不开广大学科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杭州援疆教师团队的倾情帮带。杭州第十批第二期教育援疆教研团队,推出了1+3+N式传帮带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阿克苏市中小学教研训一体化发展。1+3+N式传帮带教研模式是指聚焦1个主题、搭建3个教研平台,采取N种研修方式。
聚焦1个教研主题。主题式教研是着眼美好教育示范线工程,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汇总,提炼出共性的内容,再从中萃取主题,并以问题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研。
搭建3个教研平台。杭州援疆教师团依托科研大讲堂、名师工作室和云端教研坊三大载体,构建教研训一体化平台,实现阿克苏教师专业成长再升级。一是举办科研大讲堂。主要通过举办科研讲座,让阿克苏教师学习科研基本知识,实现教师全域科研素养培育。二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围绕学科重点项目的深度研究,引领教师更扎实有效地研究新教材新教法,有利于实现深度教研。三是组建云端教研坊。云端教研坊坚持“因事而设”“因需而设”“因校制宜”的原则,在教师自愿组合、结对学校微调的基础上,组成目标指向不同的云端学习研修团体。杭州援疆教师通过云课堂、云评课、云讲座、云互动等形式积极连线后方名师资源,开展线上互动学习。
采取N种研修方式。杭州援疆教师充分尊重援建学校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结合时代的要求及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开展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援疆教师林杨基于对受援学校之整体概况、教师发展和课堂研究等三方面的剖析,从“教科研”的微观视角,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促教”为基础的课程聚合、项目聚合、空间聚合和结果聚合为保障的教师聚合型研修模式;援疆教师陈国民立足阿克苏市第十七中学的现状,提出了四“微”研修的新方式,找到基于微说课、微评课、微研究、微讲座等有效的教师学习载体,梳理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学习方式,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来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陈国民)
来源:杭州援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