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牧区肉羊品种选育改良及推广计划实施两年成效显著
增收致富的“喜羊羊”越来越多
“跟原来的品种比,改良过的羊每只增重五六公斤,增加收入两三百元。”10月30日,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亚普拉克村养殖大户麦麦提阿卜杜拉·吐尔逊尼亚孜家又有一批羊出栏。算完账,他高兴地说。
麦麦提阿卜杜拉养的是澳湖羊,由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天津引进。澳湖羊属于多胎羊,两年可产三胎,生长速度快,育肥期短,产肉率比当地羊多10%以上,对带动养殖户增收作用明显。
澳湖羊的引进推广,是新疆实施《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农区计划》)的具体体现。从2020年起,除了农区之外,新疆还制定实施了《牧区地方肉羊品种选育改良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牧区计划》)。两项计划实施两年来,促进了肉羊养殖业的产学研相结合,调动了各地、各养殖场(户)育良种、繁良种、用良种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新疆肉羊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农牧区的羊不一样了
羊大为美。多年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阿勒泰羊繁育中心在选种培育、科学饲养、建档立卡等方面建立了规范化体系,阿勒泰羊实现了品质提升。该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选育,繁育中心的成年种公羊平均体重达100公斤以上,最高达176公斤;当年羔羊平均体重达45公斤以上。
牧区之外,农区的肉羊也变了样。和田地区洛浦县引进和田众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多胎小尾羊改良品种,一只母羊年产两到三只羔羊,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按照《农区计划》,2020年,自治区确定的18家示范企业在农区逐步建立了多胎羊种源体系,供种能力稳步提升。湖羊、小尾寒羊等多胎羊,杜泊羊、萨福克羊等肉羊,以及新疆特有品种策勒黑羊、皮山红羊等核心种群不断扩大。同时,各示范企业由多胎羊引种开始向供种转变,为良种扩繁奠定了基础。
2020年,《牧区计划》实施一年,建立了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等品种的核心种群。农业农村部门在主产区开展了接羔育幼、生产性能测定等技术服务及现场培训,推广良种选育及扩繁技术,完成了核心种羊场的疫病调查报告,确定了各羊场防治方案及措施,确保核心种群发展壮大。
今年,两项计划继续推进优质种源保障工程、高效生产示范工程、科技创新支撑工程,由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等8个地州市20家示范企业实施推广。
其中,在农区高效肉羊品种(系)选育工作中,制定出台5个品种选育方案,通过持续选育和规范育种档案,推动3家示范企业达到自治区核心育种场标准,并通过自治区认定;在牧区高效肉羊品种(系)选育工作中,通过示范企业实施项目的有序推动,项目实施地(州)供种能力要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项目实施地(州)羊肉产量提升2%以上。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巴音布鲁克羊等品种的核心种群规模提高5%至10%,特一级母羊达到80%以上,培育合格种公羊较上年提高5%至10%。
良种羊成致富“领头羊”
“马上就开始产羔了。早冬羔饲养6个月就能上市,一只能卖1200元。”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新盛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平说。进入11月,奇台县农区20万只生产母羊陆续产羔,按照往年经验,该养殖场生产母羊双羔率预计达30%。
近年来,奇台县积极推进肉羊品种改良,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改变以往春季产羔、秋季上市的经营模式,缩短母羊繁育周期,实现了两年3茬,提高了经济效益。除了双羔率提升,改良后的肉羊新品种增重也快,广泛受到农牧民的欢迎。
按照两项计划,2020年,新疆示范推广多胎肉羊100余万只,带动10万余人脱贫,农区多胎肉羊产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此外,针对农区肉羊小规模散户饲养和品种繁杂现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推动各示范企业推广优质种公羊进行养殖种群的提纯复壮,有效加速了农区小规模散养户肉羊改良工作。
为推广肉羊优良品种,农牧区畜牧科技工作者编写了一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口袋书、挂图,制作了系列微视频等,借助各视频平台、“新疆种畜”APP等推送给养殖户,并采取专题授课和实地指导方式,在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的养殖水平。
根据两项计划的实施方案,两年来,各示范企业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帮扶和跟踪服务,让养殖户放心,提升养殖户良种养殖的积极性。
在洛浦县,和田众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多胎小尾羊品种,今年3月,对各乡镇技术员进行了肉羊养殖技术、饲养指导、疾病预防与治疗、人工授精等技术培训。3月底,给各乡镇养殖户发放了2.1万只多胎羊,并于今年6月开展社会化跟踪服务。
社会化跟踪服务是各示范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服务团队每天到养殖户家了解良种羊的养殖、羊羔的成长和成活率等情况,并免费提供疾病治疗、圈舍管理等服务,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良种羊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致富“领头羊”。
推动羊产业提质增效
每天,昌吉市天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都会穿上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为圈舍中的种公羊喂饲料。在圈舍的另一端,刚出生的羊羔和种母羊被分圈管理。
分圈管理是为了防止羊羔受到踩踏,此外,生产母羊也需要补饲以保证营养。
这家合作社现有德国美利奴种公羊610只、能繁母羊2370只,其他是肉羊。养殖户热依扎别克·阿斯哈尔在合作社托管了100只羊,他有空就会来合作社养殖场看一看。“合作社养的羊,产肉、产毛都比较多。我养了这么多年羊,如今才真正懂得羊该怎么养。”热依扎别克说。
多年来,新疆各养殖场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苗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的优良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两项计划持续实施,进一步提升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抓好种源是第一步。根据实施方案,新疆建立企业生产性能测定中心4家,重点对多胎羊繁殖性能进行测定,为推广优质种群提供依据;开展社会化服务探索。针对基层缺技术、缺产品的现状,开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通过技术服务和产品配套,有效缓解项目服务区缺技术、缺产品的现状;采取“综合试验站+示范企业+行政部门+岗位专家”技术推广模式,依托示范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乡级扩繁分场+合作社+贫困户”的分级经营联合体,多胎肉羊示范推广快速有力。
同时,两项计划积极推进肉羊养殖科技创新支撑工程。以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墨玉县多胎羊科研基地为重要载体,在功能圈舍参数优化、高效繁殖新模式、微生态制剂、羔羊开口料及羔羊饲料配方优化、疫病防控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研发集成。系列技术持续实施推广,助推农户多胎羊养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两年来,项目体系内养殖户年均产羔率达到200%,羔羊成活率达到85%以上,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水平。(魏永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