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让非遗为更多人了解与热爱

2021年10月17日12:50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当来自吐鲁番市的非遗传承人帕丽旦·买买提指导观众体验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时,浙江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展台前,非遗传承人虞燕燕也多了几位粉丝。相距4000公里,两项传统技艺相会在新疆美术馆。这样的故事,最近几天一直在“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发生。

老手艺新活力

老物件潮起来

本次非遗展部分项目设置了参观者体验制作环节。

手持雕刻精致的木质印花模子,涂上调制好的颜料,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帕丽旦在一块白布上印出明快而简洁的图案。她邀请驻足的观众:“要试一试吗?”不一会儿,体验者便排起了长队。“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传承也体验快乐。”帕丽旦说。

观众的积极体验,也让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虞燕燕十分高兴。“我们开设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体验课程,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这项技艺的兴趣,这是一个培育消费群体的过程。非遗要传承好,就要有逐渐稳定的消费市场。”虞燕燕说。

非遗展的火热,正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非遗进展会”“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正在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非遗走出“深闺”,不再是传承乏力的老手艺、孤芳自赏的老物件,而是走入千家万户,为更多人了解与热爱。

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

如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非遗不仅成为对昨天的美好回忆,更成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

在非遗展上,有一幅苏绣作品是以哈密绣娘为题材创作的,绣面上的绣娘们低头刺绣、神态欢愉,“绣中有绣”的精彩创意让观众津津乐道。这幅作品来自苏州市滴滴绣刺绣艺术馆,该馆艺术总监邹英姿认为,新疆的自然风光、动植物、风土人情等都是刺绣创作的好题材。

近年来,哈密刺绣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苏绣的技法、设计、构图精华,每年都有绣娘去苏州市培训学习。“我曾给哈密绣娘做过老师。目前,以哈密刺绣为代表的新疆各民族绣品,在产品设计中实现了突破,被广泛用于服饰、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等方面。”邹英姿说。

桑皮纸制作技艺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非遗展上,除了桑皮纸制作技艺的现场演示和体验外,还衍生出各类实用产品:装帧精美的笔记本、古朴典雅的包装盒、造型百变的扇子……吸引了很多喜欢文创产品的年轻人。

看着桑皮纸传承人现场演示,安徽宣笔制作技艺传承人佘征军感慨地说:“自古以来,笔和纸就是相互成就、不可分割的关系。宣笔和桑皮纸在今天相遇,希望能碰出火花,实现守正创新。”

多一个人学习

就多一条传播途径

非遗传承人“左手连着昨天,右手交给下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面临着共同的课题: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偏大、个别项目传承人数量较少,成为制约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虞燕燕持续参与桐乡市文化馆的“非遗进校园,非遗入读本”工作,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培养出不少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爱好者。“多一个人学习,就多一条传播途径。”虞燕燕说。

冬兰是锡伯族刺绣传承人,她经营的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吸纳对刺绣有兴趣的群众参加短期培训。“传帮带是传承人的职责,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在掌握就业技能的同时,也能用绣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冬兰说。

“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自治区多举措完善非遗传承机制,目前认定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551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2人,并通过专项资金补助、场所提供、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银璐)

(责编:李龙、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