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硕果满枝头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推进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纪实
秋天,是最能感受到田野勃勃生机的季节,收获的喜悦藏在吐絮的棉桃里、累累硕果的枝头上,更是在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一线职工群众的欢声笑语间。团部城镇,各类花草枝茂花艳,鲜红的鸡冠花,黄色的雏菊,白色的喇叭花,争相绽放,天蓝、地绿、水清、景秀的城镇新景悠然入画。连队乡村,火红的辣椒,金黄的南瓜,鱼虾相欢,螃蟹肥美,这硕果迎人的金秋景象,处处透着丰收的欢乐与满足。
转变“政”的职能 增强组织优势
9月8日,123团居民刘芳一大早就来到团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生活缴费,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只要到便民服务中心就能办成。
据了解,该团便民服务中心共开设窗口13个,办理业务百余项,在师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了政务外网,实现了从“只进一扇门”到“只用一张网”的转变。中心自设立以来累计办件万余件次,群众满意度97.32%。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职工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125团紧紧抓住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分开”这条主线,不断激发团场各项事业发展新活力。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改革团办企业20家,以“四个一批”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关闭注销、转让退出、重组整合等方式处置团办企业。目前,该团不断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行政规范显著增强,效率显著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改革,成为团场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活了,棉花加工企业也多了起来,有效解决了职工棉花交售慢、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128团2连职工高辉说:“改革后,我们自己作主,哪个轧花厂服务好、收购价高,我们就卖到哪儿。”
2021年,以棉花为主导产业的128团,围绕棉花加工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原有2家棉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又引进3家棉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使得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工的收入。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团场放开手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胡杨河市大地生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飞被129团党委聘任为7连第一连长。张飞充分发挥人脉广、门路多、观念新等优势,引进生姜种植产业,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成功经验做法应用到连队经济发展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123团紧紧围绕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目标,将招商引资企业与团场优势农业资源相结合,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完善从种、管、收、加工到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打造生猪养殖、棉花和农产品生产、冷藏、销售农业全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职工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壮大团场综合实力。
近年来,师市按照“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目标要求,实现团场连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提升团场连队聚集人口能力,打造团场连队新风貌,推动团场连队全面振兴,让职工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让团场连队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进乡村振兴 团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9月10日,129团8连的特色种植园里,放眼望去,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迎风摇曳,129团谊坪良风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辛天亮正在给合作社社员王占至讲解辣椒采摘、保存的相关知识。
王占志以前家里以种植棉花为主,通过129团8连党支部不断宣传调结构种植辣椒的好处,他也看到了身边种植辣椒的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今年,王占志已经把家里的50亩棉花改种成辣椒,每亩预收入3000元,今年收入可达15万元。
129团谊坪良风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订单产品市价收购+年底分红”的形式,保证职工收入高于种植棉花的收入,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经营模式,职工亩均收入较种植棉花可增加3500元左右。截至今年,合作社已吸纳社员四百余人,订单辣椒种植面积1.1万亩,预计可产鲜椒4万吨、干红辣椒5至7千吨,综合效益要达到每亩5000块钱以上,产值达1亿元。
截至今年底,师市将建成200万亩优质棉种植基地、20万亩粮食种植基地,以棉花产业为主导,以农发集团为龙头,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棉花代加工模式9家;通过外引内培新建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2家,总投资21.75亿元,初步形成以123团为中心的百万头生猪“产、加、销”全产业链集群一个。新培育124团小龙虾、125团肉牛、126团灵芝、129团生姜、130团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团场连队—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持续稳粮、优棉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兵团乳业、虹亚牧业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实施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现代循环生态养殖方式,确保今年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牛奶产量16万吨以上,建成“奎-独-乌”重要肉品供应基地。创新运用线上营销等方式,为高泉枸杞、绿衡蔬菜、胡杨水韵等一批品牌果蔬插上电商“翅膀”,丰富“三地四方”消费市场。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彻底整治连队人居环境,整合各类资金,突出兵团军垦元素、精神元素,打造兵团级特色风貌连队1个、美丽连队10个,让团场有故事、街道有记忆、连队有乡愁。
2021年上半年,团场完成生产总值35.1亿元,实现工业产值9.2亿元,团场经济总量占师市总量50%,成为师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职工尽享甜蜜硕果
改革之风吹到胡杨河畔,不仅为生产力发展“解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职工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更让职工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过去种啥卖啥,如今种地跟着市场走,现在人们更注重高品质、绿色产品,我们现在施农家肥,精细化管理,精力全放在农产品绿色、优质上。”127团11连职工吕瑞说。
没有优势就自寻出路。针对二产规模偏弱的现状,127团11连职工在师“访惠聚”工作队的鼓励下,因地制宜种植了榛子、山药、枸杞,成立了专业合作者,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把种养结合的优势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如今,在各连队,万亩良田不再是单一的“棉花一片白”,榛子、山药、甘草、食葵、葡萄、枸杞、哈密瓜等各种特色农作物清香满园,品种多销路广。发展农业合作社,优势互补闯市场,实现多元增收。
改革,让团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职工群众抱团闯市场,各类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团场、连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动能强劲。
9月13日,128团7连职工庞军伟一大早就在葡萄园里忙碌。“抓紧时间采摘、修剪,让葡萄果粒均匀、大小一致,确保葡萄品相好,上市才能卖出好价钱。”马金生说,今年种植了40亩蓝宝石品种葡萄,预计年收入28万元以上。
由该连“两委”领办的克拉玛依锦泰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开始时拥有社员32名,现在社员已达76人,合作社共有1498亩地,拥有一个3000吨的冷链物流区。引导职工从盛夏到仲秋错峰生产、错峰销售,紧跟市场,拉长葡萄上市期。2021年,从种到收,合作社通过科学管理,葡萄商品果率大幅度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水涨船高。
“市场上不缺葡萄,缺的是好葡萄。我们现在采用标准化栽培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实行严格控产控品,不断提升果品品质。”7连连长、合作社负责人李军林说。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师市各团场连队通过成立合作社实现“抱团取暖”,让不少群众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师市已培育1家国家级、11家兵团级、16家师级合作示范社,力争实现合作社销售产值2亿元。
秋天,属于团场,属于团场的劳动者。
在流金淌银的秋天,耕耘者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党的政策好,兵团改革好,我们确确实实得到了改革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言语当中,七师胡杨河市职工群众的心田溢满了浓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唐婉丽 田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