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国防视线)

2021年09月26日10: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国防视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6日 第 06 版)

图①:东部海域,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奋力攀登。周 寅摄

图②: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战士马亮(右)、韦自强(左)在哨塔上站岗执勤。柳广宇摄

图③:“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观察哨官兵正在冰川上巡逻。王 乾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在全军官兵尤其是戍边官兵中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官兵纷纷表示,一定牢记习主席殷切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边防部队战斗在强边固防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大漠,从北国边陲到南海岛礁,人民子弟兵坚守战位,构筑起保卫家国安宁的钢铁长城,让我们一起聆听守边卫士的心声。

——编 者

“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观察哨官兵——

戍守边关 建功战位

本报记者 李卓尔

窗外,寒风呼啸。虽是9月,但“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观察哨周边却早已冰封大地。此刻,班长田海师正紧紧盯着目标地域。

9月13日,观察哨所属的“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得到了习主席给他们营回信的消息,官兵们激动不已。他们利用执勤间隙认真学习回信内容,深切感受到习主席对边防建设的高度关注,更加坚定了戍守边关的底气豪情。

“1号目标附近发现汽车一辆。”发现情况,田海师即刻响应,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认真记录,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

“班长,我们来接岗了。”天色渐暗,夜班的战士前来换班。“一定要密切观察。”换岗结束后,田海师带着两名新战士开车向山下的驻勤点驶去。

看着便道两边的一根根标杆,一名新战士发出疑问:“班长,这两边的标杆是干啥用的呀?”“那是救命的。”田海师说罢,给两名战士讲起了那个记忆深处的故事。

最初的观察哨,只是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地窝子。开始常态观察任务的时候正值隆冬,田海师作为第一批执行观察任务的战士,需要每天凌晨出发,冒着大雪,向“极限禁区”奋力前行。齐膝深的大雪根本看不见道路,所幸提前埋好的标杆为他们指示了方向,确保他们安全抵达。

后来,建哨命令下达,官兵们要把地窝子建成扎在前线的坚固堡垒。“在冻土上施工,有时一镐下去也只是个白印子。”短短数月,凭着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官兵们把观察哨建成如今钉在边防一线的“千里眼”。正如官兵们所说:“作为坚守在祖国边防一线的官兵,我们将继续守护好万家灯火。”

“一定要把习主席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牢记深情嘱托,担起强军重任,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要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到练兵备战中,奔赴岗位、坚守哨位、建功战位,用矢志强军的实际行动再立新功。”官兵们发出铮铮誓言。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官兵——

为了万家团圆,选择坚守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战士马亮就早早起床,带着入伍刚刚满一年的潘俊楠爬上哨塔,开始了一天的执勤。

“北极哨所”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气候恶劣、条件艰苦。9月底,这里夜间的气温已经接近0摄氏度。到了冬天,室外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

北国的秋天已有些寒意。江面偶尔飞过水鸟,岸边树枝随风而动……马亮对哨所周边情形早已十分熟悉,但他仍一丝不苟地关注着执勤区域的动态,时而拿起望远镜远眺,时而查看视频监控。

“班长,你想家吗?”吃饭时,当潘俊楠问起,马亮才记起这天是中秋佳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怎么能不想呢?”马亮往哨所南边指了指,“想家时,我就往南边看看,想到家人就在那边,守国门也就是为他们守家门,就又充满斗志了。”

夜晚,哨所的官兵们一起到院子里赏月,望着高悬夜空的一轮明月,马亮拨通了妻子的电话。马亮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与家人团聚了。“部队有任务,单位有需要,我必须得时刻准备上啊。”马亮略带愧疚地对妻子说。

想起年迈的父母和一人撑起一个家的妻子,年底面临复转的马亮也曾有过犹豫,但一想到哨塔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几个大字,他就觉得自己还离不开这里,他要在这里继续奋斗下去。

“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在“北极哨所”,像马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一代代哨所官兵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扎实奋斗,不懈努力,用青春和热血在北疆大地谱写着连绵不绝的壮丽华章。

“在边关哨所赏过月,才能懂得所处战位的分量。”刚刚入伍满一年的战士张同林说。

“不用担心,现在条件都很不错啦。”每当妈妈问起部队生活,战士韦自强都这么回答。“其实这里很冷很艰苦,但如果因为艰苦就退缩,谁又来保卫我们的边疆呢?”

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家甜。为了万家团圆,他们选择了坚守。“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战友们一起守卫在祖国边境线上,我们的家人才能够幸福生活。我们的身后是祖国,我得尽好我的职责。”战士胡春阳说。

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官兵——

忠诚写在“西陲第一哨”

本报记者 李卓尔

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是祖国版图最西端的边防哨所,有“西陲第一哨”的美称。这是每天送走祖国大地上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

1962年,十几名官兵牵着3峰骆驼,带着一口铁锅来到这里建哨设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的职责使命一刻也不能变!”半个多世纪以来,驻守在这里的一代代边防官兵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西大门。

初秋的帕米尔高原,雪山耀目,秋草泛黄。雪山与蓝天的交界处,一支巡逻队伍正穿过红柳林,蹚过刺骨的冰河水,向着海拔4200多米的冬古拉玛山口前进。

随着海拔升高,巡逻队伍从浓浓秋色走进漫天大雪。刚刚走上新岗位的连长廖祥第一次来到这里巡逻,为了不耽误巡逻进程,他咬着牙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剧烈头疼紧步向前。

穿过一条长长的山间小道,巡逻队伍来到空无一人的“瀑布崖”,崖底强风扑面而来。“可别小看这里的山风,吹得久了,轻则关节疼痛,重则卧床不起。”经验丰富的四级军士长黄正涛说。

风越来越大,雪越来越厚,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崎岖,不时有官兵摔倒。顶着大风,巡逻官兵爬至“瀑布崖”顶峰。战士杨继超一路上看到许多大小不一,刻画有“中国”字样的石头。了解后他才得知,只有登上山顶界碑的人,才有资格留下这样的印记。第一次参加巡逻的他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影响,坚持爬上顶峰,成功在巡逻路上留下一块“中国”字样的石头。

“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信任,不会辜负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在学习完习主席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的回信精神后,大家备受鼓舞。官兵庄严宣誓,誓用青春守护人民群众、用生命捍卫国家主权,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守好边。

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

海防战士的小小愿望

本报记者 李龙伊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折射出瑰丽的色彩。几朵云儿从山巅旁的哨所飘过,唤醒了沉睡一夜的台山岛。

交接哨完毕,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上等兵黄士桂推开哨所的窗户。俯瞰小岛,黄士桂感慨:“上岛半年,这里变化真大!”

曾经,淡水资源稀少困扰着连队官兵。刚到岛上时,黄士桂半个多月才洗了一次热水澡。孤独感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一度感到很难适应岛上的生活。

一次巡逻,改变了黄士桂的想法。新年过后第一次巡逻查滩,是守岛16年的班长钟锡钊带队。在岛上的“英雄阵地”,钟锡钊叫大家原地休息,缓缓讲起了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在数十年前的一场激烈战斗后,革命先烈长眠于此,这里因此被命名为“英雄阵地”。

听着战斗故事,看着眼前斑驳粗糙的石壁,黄士桂心潮澎湃。

“不管缺衣少食还是停水断电,连队一茬茬官兵扎根在这,守护着祖国海防线。”钟锡钊说:“岛小志气大,地远心不偏!”

返回途中,在通往哨所的533级石阶路上,黄士桂注意到,每一层台阶都有名字镌刻其上。原来,当初修建这条石阶路时,老连长曾立下规矩:凡是对连队有突出贡献的官兵,都可以将名字刻在石阶上。

“全能班长李志立、二等功臣张茂元、比武尖兵牛志远……”看着石阶上的一个个名字,他感到有一种力量让他想要坚守在这里,守好祖国。

如今,半年多过去,炊事班新式冷库、封闭式阳光晒衣场、新型自供能拆装式哨所陆续修建,官兵的生活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今年,在军地多个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台山岛终于打出深水井,彻底解决了困扰几代守岛官兵的“吃水难”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守岛官兵,黄士桂觉得,与前辈们相比,自己一点也不苦,甚至他还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名字也刻在那533级的石阶路上!(晏良、冯亚坤、张然、柳广宇、周超、刘慎、沈晔、王浩权参与采写)

(责编:杨睿、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