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邻里”共建美好家园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长征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记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长征社区积极探索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红色邻里”服务品牌,探索“近邻”社区治理新模式,总结出“1357”工作机制,整合利用社区办公场地,打造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红色邻里”阵地,为社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让居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进幸福感。
在社区党委引领下,长征社区实现了社会治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做主”、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构建起了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今年6月28日,长征社区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壮大“朋友圈”
基层工作繁杂而琐碎,在长期实践中,长征社区“两委”班子意识到,仅靠自身力量根本难以应对。
怎么办?借力!
通过探索,该社区形成了“一核多元、一线到底”的组织架构,社区党组织逐渐成为联结辖区内各级组织的核心。
纵向上,该社区形成“社区党委—片区网格支部—单元党小组—党员责任区”联动体系,将所辖居民楼、商铺划分为4个片区网格。
横向上,社区把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驻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长征社区工作队、辖区物业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纳入网格内,将党建、综治、城管“三张网”融合为共建“一张网”,吸收9家辖区单位资源力量形成社区“大党委”。
随着“朋友圈”的不断壮大,该社区又探索形成了区域化党建联抓、社会治理联控、社区服务联做、困难群众联帮、公共环境联治、文化活动联办、平安成果联享的“七联”区域共建模式,实现了服务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使社区治理打破了行政单位间的壁垒,变“独角戏”为“群英会”。
通过党建引领,依托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近年来,该社区共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2000余件,受到居民广泛称赞。
奏响“大合唱”
7月30日上午11时许,79岁的长征社区“橙色平安长征”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刘凤华带着一名队员,在小区内不停穿梭。他们在各楼栋内巡逻,看看有啥消防隐患;发现小区出现流浪狗,及时告知物业;停车场有车没关车窗,赶紧打电话提醒……
“我们要当好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和治安员。”刘凤华说。
1998年,全疆第一支社区义务联防队就诞生在长征社区。近几年,该社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新路子,以“访惠聚”工作队派出单位为支撑,以志愿服务力量为补充,对社区各自治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来的社区义务联防队“升级”组建为“红色星火长征”“橙色平安长征”“绿色健康长征”“金色炫舞长征”“蓝色情暖长征”等5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公共就业指导、文体活动等120余项服务。
该社区党委还建立完善志愿服务5项管理制度,每个月围绕居民反映的问题召开“共治会”研究,仅去年以来,就解决群众诉求560余个,很多居民提出的建议也被纳入社区治理长效机制中,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新的生命力,共同造福社区百姓。
画出“同心圆”
长征社区居民李红霞是一名医生,五年前,她成为了社区50多位独居老人的“家庭医生”。五年来,她定期到老人家中义务为他们量血压、看身体,风雨无阻。“为独居老人服务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李红霞说。
像李红霞这样的“红细胞”党员在长征社区随处可见。
该社区实行党组织、党员“双报到”,设定服务岗位,实行积分管理。每年初辖区各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
这些“红细胞”活跃在社区,热心为群众服务。心理咨询师李万春在社区开办心理咨询室、“草根”宣讲员王建选常年投身政策宣讲、文艺骨干买买提·尼亚孜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金牌”主持人……近年来,社区“红细胞”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1000余人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社区党委号召47名在职党员与社区工作者一道,为居民提供物资保障、购买药品、心理辅导等服务。
通过深化“共建共治共享”,长征社区画出了幸福“同心圆”,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高宇飞 陈嘉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