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他们用生命和青春守护着这片人类净土——

氧气吃不饱 高原精神饱

2021年08月17日09:10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氧气吃不饱 高原精神饱

与外界完全失联,与高寒缺氧斗争,与野兽猛禽为邻……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人迹罕至的区域内,这是管护员们经常面对的状况。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设有9个检查站,31名管护员负责管护、监测、巡山……这其中,有艰辛,有危险,更有付出和奉献。30多年来,管护员用生命和青春守护着这片人类净土。

步行4小时才找到帐篷休息

退休前,张会斌是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198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刚成立5年的保护区工作,是保护区的“第一代”。

在科考活动中,张会斌将保护区的草木飞禽、山川走兽记于心间;他也曾直面非法盗猎者,和破坏环境的非法采金者对峙。

1990年初春,工作还不满两年的张会斌和同事进入保护区东部,调查非法采金人员的滞留情况。途中车辆陷在一条2米来宽、名叫“幸福泉”的温泉小河里,一动不动。

“零下35摄氏度的天气,即便是温泉,河水也冰冷刺骨,泡在水里2个小时,皮肉早已失去了知觉,骨头像被针扎一样疼。可人越使劲,车陷得越深,我们7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在大自然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张会斌说,“最后,我们弃车步行4小时,才找到一户牧民的帐篷休息。”

“那个年代车辆和交通条件都很差,遇险是常有的事。”曾在保护区当司机的苑涛说。

2003年7月的一天,他和张会斌及另一名同事从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出发,前往秋尔卡卡检查站送物资,车子坏在了半路。“张会斌留在原地看守物资,我和同事步行40多公里去秋尔卡卡检查站求援,从上午11点一直走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多,路上甚至可以望见狼绿莹莹的眼睛。”苑涛说。

苑涛夜行求援的经历,被同事们“演绎”成20岁的苑涛到了秋尔卡卡后,抱着同事哭得像个孩子。“哭是没有的事,害怕、腿软是肯定的。”苑涛笑着说。

“人总要有些精神,才能干成事。”张会斌说,“氧气吃不饱,高原精神饱,守护保护区,需要的就是苦干不苦熬的精神!”

扎根高原 独享清寂

2015年大学毕业后,地里木拉提·帕哈尔提来到保护区工作。说起当年对工作的设想,他笑着说:“我是学动物科学的,就想着保护区里动物多,能天天看到它们还是蛮开心的。”

第一次前往玉素甫阿勒克检查站驻守,地里木拉提面对的是空旷无人的山野、孤零零的检查站,连自己在内只有3个管护员,唯独没有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这一个月的日子我咋熬下去呢?”地里木拉提想,工作之余读书、聊天、看风景……一个月时间应该不难过。

“整整一个月,该说的话都说完了,能看的书也翻完了,门口几座山的形状我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好容易盼到可以换班下山,结果人手不够,我又多待了13天。”地里木拉提苦笑着告诉记者。

第二次上山,地里木拉提带上了英语复习资料,准备复习考研,因为他“觉得这份工作实在坚持不了”。结果,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了现在。“我觉得这里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同事们已经坚守了很多年,我不能当逃兵。”地里木拉提说。

“保护区工作的艰苦可以承受,唯有‘寂寞’难忍啊!”玉素甫阿勒克检查站站长张圣发说。2010年7月,张圣发独自一人在阿塔提罕河山口检查站驻守时,突然遭遇洪水和泥石流。“趁着洪水停歇,我抓紧时间挖土垒土梁子,保护检查站不被洪水侵袭。晚上还得防着狼啊、棕熊等野生动物过来‘串门’,根本睡不安稳。”张圣发说,“那半个月怕是这辈子最难忘的记忆了。”

24岁的齐斌,今年7月刚到103桥头检查站工作。“在保护区,别说网络,用电都要靠柴油或者太阳能发电,基本告别了现代生活。”齐斌笑着说,“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摄影,保护区风景这么好,我要把它们记录下来。”

“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先后招了12名大学生,陆续有人离开,也有人耐得住寂寞留下来,他们是保护区未来的骨干力量。”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赵旭东说。

科技助力 加强巡护

“今年我们开始用无人机巡山,发现可疑人员踪迹,可以有目标地追踪。”赵旭东说。7月18日,保护区执法小分队在黑山路路口发现可疑车辆的车辙,便立即用无人机搜索目标,最终抓获两批非法开采沙金人员。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用于“加持”保护区的工作和生活,从最早的座机卫星电话到现在的手持式,信号质量越来越好,3个管护中心站也有了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所有的中心站都安装了净水器,不用再喝苦咸水。”张圣发说。

2011年,保护区在东、西端主要路口布设了无线监控,监控来往车辆;在距离依协克帕提管护中心站20公里的“鸟岛”上也安装了无线监控,用于观测鸟类的活动。“所有无线监控的信号,都可传输到局里的无线监控室,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张圣发说。

2018年开始,科研人员将30多台红外相机“隐藏”在保护区全域的若干个监测点。“我们用红外相机陆续拍到了雪豹觅食,标记、巡视领地,黑颈鹤‘夫妇’为孵化雏鸟‘各司其职’等精彩画面,这些珍贵的资料,依靠原始手段是很难得到的。”该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监测员徐俊泉说。

不惮风霜苦与辛,唯信山川不负人。保护区成立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守护人餐风沐雨,与山水鸟兽为友,和高原沙山作伴,用信念和坚守成就了阿尔金山的和谐大美。(黄凌燕 赵梅 王琦铭 聂宁)

(责编:杨睿、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