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图什市:发展多元产业 拓宽增收路子

2021年01月22日22:0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说话不打官腔子,办事不搞花架子,产业发展有路子,脱贫致富好样子……”新疆阿图什市吐古买提村村民买买提吐尔逊·依布拉依在“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上”用一段顺口溜,讲述着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

吐古买提村属于边境牧业村,人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创收基础薄弱。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阿图什市住建局工作队驻村后,和村“两委”聚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在“产业+旅游+庭院经济”上做足文章,产业强支撑、旅游谋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整村脱贫任务如期完成。

全村虽已脱贫,但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却并不容易。部分村民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有返贫、致贫风险。工作队和村“两委”立足现有资源提质增效,脱贫不脱帮扶,想方设法补齐短板,让村民的钱袋子再鼓一些,提高脱贫成色。工作队与村“两委”认真分析产业现状、生产条件,立足市场需求,确定了“发展庭院经济、试点特色养殖、谋划旅游发展再提升”多点开花的帮扶思路,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

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3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采购了15峰奶骆驼,并邀请村里的骆驼养殖大户阿力买买提·莫力达西,投入了30余万元修建了标准化、专业化的骆驼养殖中心,采取“合作社+农户+分红”这种扶贫模式让村民自己当股东,不仅可在合作社务工赚钱,还能参与年终分红。现在骆驼养殖中心像吐兰汗·塔坎一样参与养殖的就有14名,除了年终获得2000元分红外,还通过林下养鸡、小拱棚种植等方式增收。

特色养殖有保障,“菜篮子”也不能落下。工作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多方论证,与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把目光瞄向周期短、见效快的小拱棚项目。

为了引导推广拱棚建设,工作队在周一升国旗宣讲、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宣传的基础上,召开拱棚建设推广会,邀请邻村本土“土专家”讲解,通过看、学、比等方式,向村民介绍推广拱棚种植优势,并积极协调本地铁匠制作拱棚拱架并指导安装。为弥补村民栽种管理技术短板,工作队又从邻村聘请了1名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签订包教合同,精选出村里爱学习的10户种植示范户,每周2次对拱棚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从栽种到成熟,从土壤性质到栽种蔬菜的品种再到种出高品质的蔬菜,一刻也不敢怠慢,经过5个月的努力,已有200余户开启了拱棚种植模式,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种植结构得到了调整,村民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激发,致富奔小康的步子也迈得更加欢快了。

“钱包鼓起来了,精神层面是否也需要提升?”村干部不经意的一番话,启发了工作队。工作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工作队借助“全域旅游”大环境,鼓励村民积极走旅游发展致富道路,也让当地贫困群众,依托不断升温的旅游业收获好“前景”,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村民玉买提江·沙坎就是受益人之一。玉买提江·沙坎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刚接触牧家乐时,家人都劝我,不要冒险,把钱白丢进这‘穷山恶水’。但是党和政府有政策支持我,工作队和村‘两委’也鼓励党员要带头致富,我就打算赌一把,没想到干了短短2个月,赚了不少。”

为了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旅游发展的巨大经济能量,工作队和村“两委”以昆河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为示范点,不断打造周边环境,配套硬件设施,组织村民种植各类树木600余株,以“峡谷漂流”及民俗文化餐饮为特色,增加旅游区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进一步推广吐古买提村牧家乐旅游宣传,工作队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做好村级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利用“我为本村代言”、抖音短视频、制作旅游宣传MV等形式发布景区和当地美食美景,增强乡土文化产品吸引力。

去年5月,村民艾买提江·卡德尔看到昆河民俗旅游基地生意火爆,萌生了自己开办牧家乐的想法。由于他家的饭菜美味可口,还有自己秘制的烤肉“绝活”,加之服务周到,招揽了不少游客消费,他每天的收入都有700—1000元。正是借助“旅游+”的模式,让艾买提江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目前吐古买提村开业的5家牧家乐,带动了15名村民就业增收。

特色养殖收益明显,拱棚种植锦上添花,旅游发展成果斐然,人人有事干、户户有增收的局面已经形成。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想办法帮助他们致富奔小康,这就是我们驻村的目的。”第一书记段宏明说,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工作队会尽一切力量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带领大伙奔小康。(李文倩)

(责编:李龙、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