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依也勒干村:千亩荒滩变果园

2020年07月25日11:01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千亩荒滩变果园

盛夏时节,新疆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千亩林果基地里,桃子、巴仁杏缀满枝头,大小不一的西瓜“躺”在瓜叶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十几名护林员正修剪果树,动作小心翼翼,精心呵护的样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从昔日砂石遍地、风吹石头跑,到如今绿意盎然、果实压弯枝头,依也勒干村将曾经的戈壁荒地变成瓜果飘香的林果基地,用沉甸甸的果实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出注解,为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添加动力。

谋定位——

想要脱贫怎么干

依也勒干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1亩,戈壁滩占全村总面积的18.7%。全村759户3348人中,2014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34户2041人,贫困发生率达63.47%。

“我们想脱贫,但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这是自治区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依也勒干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阿迪力·艾力刚来时,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工作队深入调研、征求民意,结合本地实际,最终确定发展以巴仁杏、杏李、桃子、大果沙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作为全村主导产业。

在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对接协商下,最终选定4000亩戈壁荒地用来改良建设林果基地。然而,老百姓当时却很不理解。

“戈壁荒地能种什么,还不如多给我们争取些政策。”

“就算种了东西,可没水,照样活不了。”

……

面对老百姓的疑虑,村里邀请了新疆林业科学院等部门专家做技术指导,制定林果基地建设规划和土地改造方案,与水利部门商定用水计划。同时,工作队和村“两委”入户走访,解疑释惑,坚定大家信心。

带着干——

流汗流泪齐上阵

“以前这个地方是好大一片荒地,什么东西都不长。”6月19日,正在修剪果树的布帕提玛·阿吉对记者说,“你看,就跟那条路一样。”

顺着布帕提玛手指的方向望去,砂石路上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头。若不留神,走在上面很容易崴脚。

施工前进行了土壤检测,驻村工作队带着村民在不同地点挖了1米多深的坑,全是石头。

“只能筛沙换土。”阿迪力说,“从戈壁荒地挖出的土方,全部经过人工过筛,拉走石头,剩下的土和新拉来的土进行混合回填。为确保果树成活率,新的土层厚度要在1米左右。”

60余万立方米土方量、2年半时间,换来了如今的林果基地。

“工作队带着我们一块块搬石,一点点填土,一棵棵种树,林果基地凝结着大家的心血。”村党支部书记祖农江·亚森说。

看着挂满果实的树木,阿迪力很有成就感。“施工过程中,要说没有想过放弃,没有掉过眼泪,那是假话。我们咬着牙,都挺过来了。”阿迪力感慨地说,“在我们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渐渐变了,从不愿干到自觉干,从冷言冷语到主动给我们送饭。”

人晒黑了、皮晒脱了,一层层老茧、一道道划伤,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老少齐上阵,林果基地终于初具规模。

乐开怀——

各项产业相互依存

“我在林果基地承包了15亩桃子、15亩巴仁杏,还套种小麦和西瓜,预计今年收入2万元。”有了林果基地,才有了阿衣姆萨·吐尔迪的脱贫致富,她的喜悦发自内心。

目前,林果基地种植各类果树3000亩,成活率达93%,村民套种的西瓜、小麦、苜蓿等作物长势喜人。全村已有68名农户承包林果基地,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人,成立了林果技术服务合作社,吸纳116名贫困户并培养成护林员,实现了“村集体有增收、农户有产业、务工有渠道”。

投资2000万元的“水上乐园”农业观光项目拔地而起;换土产生的大量砂石料,吸引了两家砂石料厂落户,废料变“香料”;砂石料厂筛选出来的废土又被“水上乐园”用于景观山建设,实现了产业相互依存、资源循环利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村里陆续建成驾校实训基地、面粉厂、木材加工厂、屠宰场、砂石料场等15家小微企业,正在对接落实养牛场、苗木培育实验基地等4个项目,预计将带动200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以上。

“2019年,依也勒干村整村退出贫困村。”阿迪力说,“我们将继续围绕林果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让老百姓实现稳定增收、持续增收。”(拍热扎提·阿不都 井波 邹懿 安仕钰 尹通元)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