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干部的“务农经”: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担当

2020年05月14日17:35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2020年3月25日,山东援疆干部李华离开黄海之滨的日照,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疆之路。在上任央塔克乡党委副书记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迅速转换角色,在分管的农业领域扑下身子找门路,通过打造特色农业激活土地价值,破题当地农业发展困境,为促进百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开了好头。李华高效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赢得当地干部群众“朴实、扎实、务实”的赞誉。

李华与村民一起插条。

“每天一斤土”融会地方乡情

从地图上看,麦盖提县如同一片狭长的柳叶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部。沙漠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李华在抵达央塔克乡的第二天嘴巴就肿起了大包,火辣辣地疼,还有冬春交替时的肆虐沙尘也让刚进疆的他颇吃了些苦头。

李华分管央塔克乡的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工作,上岗之初,他就抓紧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当地农业结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而无孔不入的沙尘也伴着他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经常一阵风过去,李华和同事们就感到满头满脸的“磨砂质感”。在风沙磨砺和日晒洗礼下,没用一周,李华这位山东大汉便迅速变成了皮肤黝黑、嗓音嘶哑的“山东糙汉”。

“一天一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句玩笑话成了李华和同事们工作的现实写照,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华和同事们依然分别保持着每天20户到30户村民的走访频率,每天走访工作结束再将了解到的情况汇总,每次一忙都到凌晨。

李华说:“到村调研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他也确实发现央塔克乡农业经济发展存在“农业缺乏规模、销售有瓶颈、人才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几点问题,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造特色农业力求激活土地价值

4月24日上午,李华带着来自寿光的农业技术员徐清良赶到村民艾米尔·肉孜家的地里查看土地平整情况。李华从田里抓起一把土,张开手,松散的沙土随风飘去,“这种土质很适合种植红薯,而且新疆光照充足,红薯的生长周期相较内地要长20多天,口感会更好。”在一旁的徐清良向记者解释道。

原来这片地将成为央塔克乡引进的红薯种植加工项目的种植示范田。该项目是由日照援疆工作指挥部招商引入,先期计划在央塔克乡建立200亩红薯种植基地,其中150亩为大田种植,50亩为枣园套种红薯。该项目集原料生产、制作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不仅带动农民增收、农业技术进步,还是对当地红薯种植模式的有益探索。

李华(中)同村民、技术员在观察土质。

李华也计划在央塔克乡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单一粮食种植向果树、蔬菜、棉花等多元化特色种植发展,“特色种植业可以让整个地块价值最大化,帮助农民增收,还有改良土壤、改变小气候、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等方面的作用。”李华说,目前已经在尝试的有枣园套种棉花、地瓜,核桃树套种刀郎土瓜等。

为了解决当地销售难的问题,李华发动起朋友圈找渠道,他计划在援疆期间多与外地销售渠道建立联系,发展订单式农业。目前已经对接到山东的一家大型商超,将采取源头供货方式,将央塔克的优质大红枣直达山东消费者家门口。

除了在农业上发力,李华还初步与北京首航国际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借助央塔克乡的沙漠旅游资源以及近喀什、和田的区位优势,设计线路吸引游客,侧面助推农产品销售。

“援疆燃起我的干事激情”

土地关系百姓生计,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的乡镇干部,李华特别喜欢与土地打交道。如今正是农忙时,李华常常袖子一撸钻进田间挥起坎土曼手把手教村民翻土、松土、盖膜等农业技巧,或者是挽起裤腿扎进大棚与劳作的村民一道插条。浑身的热情好像怎么也燃烧不完,他说:“是援疆燃起了我的干事激情!”

央塔克乡乡长林计良说:“从齐鲁大地到天山脚下,李华用最朴实的作风,面对面、手把手向老百姓传授农作技术,把最好的先进技术以传帮带形式教授给我们央塔克乡的乡亲们。”

援疆工作才开始,李华知道这份激情不是暂时的:“我会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担当,做一名合格的央塔克乡群众的贴心人,努力在援疆道路上书写壮丽的诗篇,不负韶华。”(仇晶) 

(责编:陈新辉、马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