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正全力冲刺

2020年01月21日10:22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里,从戈壁沙漠到高山深谷,资源禀赋贫瘠、自然灾害多发,贫魔长期肆虐。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易地搬迁、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新疆在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上出实招、用实功,干部群众奋发实干,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变化喜人。

聚焦摆脱贫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目前南疆四地州的干部群众正集中力量,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冲刺。

凝心聚力 书写山乡巨变

昆仑山深处,冬日的午后阳光充足、天空湛蓝,谢日罕·赫依提忙进忙出打扫自家新房的庭院。这套8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新房布局整齐舒适,配套的茶几、沙发、电视柜和冰箱一应俱全。

“老房子就在河道边,每年汛期都发洪水,家里房子、院子、羊圈时常被淹。”谢日罕·赫依提说,“时间长了土坯墙也快倒了,成了危房。”

谢日罕·赫依提所在的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位于昆仑山深处一处稍宽阔的峡谷地带,叶尔羌河穿过峡谷蜿蜒而过。

驻村第一书记李学彪对村庄旧貌至今难忘:距离县城120多公里的村子只有土路和石子路,不通电也不通水。短短几年里,这里通水、通电、通路,全村130户居民全部住进新建的安居房。粉刷成橙红色的安居房整齐排列在一侧河岸的半坡上,硬化的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户。

2019年新疆聚焦深度贫困区,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75.67亿元,着力补齐饮水安全和住房安全短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34.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危房改造工程让最后9355户贫困户住上安全住房。新疆贫困人口住危房的历史彻底结束。

在期盼中迁入新房的,还有阿拜克力·海力帕提一家。他家所在的叶城县棋盘乡因自然条件恶劣,常年被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扰,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年年冲毁年年修,加之土地贫瘠,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

从昆仑山里的贫瘠山村搬进县城,阿拜克力·海力帕提第一次住进楼房,用上暖气。2019年,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40146户、16.94万人享受这一政策喜迁新居。

精准施策 攻克“贫中之贫”

在南疆脱贫攻坚主战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住进安居房、喝上安全清洁的水、享受义务教育全覆盖,还有全民健康体检、医疗保险等扶持政策实现脱贫。

29岁的帕提古丽·艾力在一家手套厂打工,去年7月在乡镇卫生院体检时筛查出患有肺结核。“好在及时得到免费治疗,过几个月复查,如果好了还能回到工厂上班。”帕提古丽·艾力说。

喀什地区肺科医院英吉沙分院副院长王慧介绍,由于肺结核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超过一半患者是贫困户,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医院提供免费吃住、免费治疗,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发放免费生活日用品和生活费。

“在2019年健康体检中,对肺结核患者家属和亲密接触者也进行了筛查,发现结核病发病率和数量明显下降。”英吉沙县萨罕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艾斯卡尔·吾买尔说。

持续开展的全民健康体检,不仅让患者实现大病有救治、慢病有签约,还让筛查出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使深度贫困的南疆四地州居民逐渐摆脱结核病、关节炎等传染病和地方病的侵扰。

当地各项政策措施让贫困成为减量,而对口援疆省市的帮助则促进了当地转变发展理念,使贫困户不断增收。

近年来,新疆社会经济日益安定繁荣,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独特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日益散发出迷人魅力,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增长。旅游业快速发展也渐渐富了南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群、天气多变的喀喇昆仑山吸引了无数游客,全长1455公里的新藏线公路变身极限骑行路线,成为探险者的乐园。

距离叶城县105公里的第一个雪山达坂下,努尔阿巴提村牧民在搬进整洁明亮的安居房时,特别开辟出旅游接待间,一晚60元住宿费,每年可以给每家农户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

2019年,上海援疆指挥部在努尔阿巴提村投资建起配套齐全、安全舒适的旅游接待区,不仅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还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

从招商引资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延伸产业链条,援疆省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持续发力。2019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继续聚焦脱贫攻坚和民生领域,投入援疆资金188.19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935个,有力支持了新疆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

扩大就业 攻克深贫堡垒

长期以来,受地域、自然、经济因素制约,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转移就业渠道窄、质量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突出。

为此,新疆通过扩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等途径,扩容就业“蓄水池”,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19年,新疆提前一年完成南疆贫困家庭劳动力3年10万人转移就业计划,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于田县先拜巴扎镇的巴什萨依巴格村,和南疆众多贫困村一样,耕地少、产出低且环境闭塞,当地居民普遍缺乏可靠增收渠道,整体收入较低。

学过裁缝手艺的青年麦托合提·艾克木,进入新落地的一家制衣企业不到一年,在内地专业技师培养下成长为生产车间技术员,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和麦托合提·艾克木一样,越来越多贫困群体正通过在企业就业实现增收。“企业从内地抽调优秀员工和技术员担任讲师,加之乡镇干部参与管理,快速提升了贫困员工的综合技术水平。”企业负责人杨春说,此举不仅帮助贫困群体增收脱贫,还使之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纺织服装、电子组装、食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少贫困地区,“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的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模式,已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精准落实的减税降费和扶贫优惠政策,也大大提振了扶贫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扶贫产业“造血”能力,提升了贫困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性。

在和田、喀什地区,超过95%的纳税人是小规模纳税人,他们成为当地自主创业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疏勒县一家亲刺绣裁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在当地招录120多名贫困人员。“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标准提高到按季度销售额30万元后,合作社基本不用交税了,这为周边更多贫困人口就业脱贫提供了机会。”合作社法人苏来曼·麦麦提敏说。

正在创业初期的波拉提江·塔力甫也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有了创业增收的动力。“我要把减税省下来的钱一部分用在扩大生产上,一部分给员工多买些保险,这样可以带动更多贫困农户增收。”波拉提江·塔力甫说。

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2020年,新疆将实现剩余16.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56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届时,南疆大地的全面脱贫将会圆满收官。(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0日电)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