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清明祭祀方式,确实存在许多不太文明之处。比如,习惯于使用“焚烧用火”这样的扫墓祭奠方式,在祭扫之时,不仅燃放大量鞭炮,而且各种祭品往往也是“一烧了之”。再如,在祭品选择上,热衷于铺张攀比、盲目追求诸如“手机”、“别墅”之类所谓“高档”祭品。【更多】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另外,不同地区的人们过清明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踏春★荡秋千 ★插柳★放风筝 ★【更多】
清明小长假,除了扫墓祭祖,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天清地明的日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过一个健康滋润的小长假。而在春天适宜多数人饮用的,非北京人最喜欢的花茶莫属。选一种茶饮,与家人朋友相约而坐,谈谈聊聊,好不惬意。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要做清明果,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时代变了,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送上一束鲜花,以此寄托哀思;借培土之机,在坟旁栽上一棵树,既庄重节俭,又绿化环境。清明节要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和善良愿望,用更加文明、环保的自然方式进行,这既能传播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新思想,也是热爱自然、重视环保新理念的一种时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