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麥麥提·巴克:扎根戈壁荒漠的“紅柳”
近日,在北京參加完首屆“文化創意、崗位創新、管理創效”大賽,肉孜麥麥提·巴克來不及休整便直奔井場,迅速投入緊張的生產中。
“今年,新疆油田正全力沖刺油氣產量當量2000萬噸目標,作為基層班組帶頭人,我必須扛起責任、發揮帶頭作用。”身為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開發公司採油作業五區“肉孜麥麥提·巴克班”班長,肉孜麥麥提的話語裡滿是干勁。
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肉孜麥麥提始終以“拉滿弓、上緊弦”的狀態扎根石油一線。畢業於克拉瑪依技工學校的他,30余年如一日堅守戈壁荒漠,像一株堅韌的紅柳,在能源報國的道路上自強不息、向陽生長,用實干詮釋著石油人的使命與擔當。
初入職場時,出生於和田縣農村的肉孜麥麥提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好,聽不懂師傅講授的技能操作要點。時任重油開發公司採油六隊隊長的劉金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主動為他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將專業名詞、技術術語寫在紙片上並標注拼音,讓他跟著拼音反復讀寫,再結合現場操作演示加深記憶。這讓肉孜麥麥提很受鼓舞,他把刻苦二字刻進骨子裡:巡檢時提著木棍在沙丘上練習寫字,買來《新華字典》逐字研讀,甚至將字典完整抄寫了兩遍。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舉辦的青工技術比賽中,肉孜麥麥提脫穎而出,一舉奪得第一名。
載譽歸來后,肉孜麥麥提被提拔為站長。“組織的培養、師傅的幫助讓我明白,只要肯拼搏、敢奮斗,就一定能在崗位上實現價值。”肉孜麥麥提始終牢記這份初心,先后獲評自治區青年崗位能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能手等稱號。
肉孜麥麥提利用業余時間持續提升自我,先后考取兩個大專文憑和一個本科文憑。2007年,獲評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一棵紅柳難擋風沙,一片紅柳能筑成‘城牆’。”肉孜麥麥提深知,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的智慧無窮。2013年,新疆油田重油開發公司“肉孜麥麥提·巴克技能專家工作室”成立,他帶領團隊聚焦生產一線的急難愁盼,開啟創新攻關之路。
一次,稠油井注氣后因壓力驟升停井數日,嚴重影響生產進度。肉孜麥麥提帶領班組員工連續3個月泡在井場,反復試驗、不斷優化,最終自主研發出“移動式油井計量及泄壓設備”,將停井時間從3—7天縮短至20分鐘。
如今,工作室已升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累計獲得專利授權80余項、解決生產難題300余項、形成創新成果50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近1000萬元。
隨著新疆油田數智化轉型加速,團隊攻關方向也從自動化、信息化逐步向智能化延伸。“現在油井壓力、溫度等數據通過物聯網自動採集,人工巡井成為歷史,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學的新知識更多了。”肉孜麥麥提說,唯有持續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肉孜麥麥提既是油田數字化轉型的見証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在企業搭建的成長平台上,他先后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
“我的成長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懷、企業的培養、同事的幫助。”面對未來,肉孜麥麥提表示,要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為國家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於江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