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天山 文脈綿長聚人心
——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五次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賡續歷史文脈,激發文化活力,是新時代新疆承擔的重要使命。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五次全會提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夯實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思想根基。
目標催人奮進,奮斗正當其時。新疆深入推進文化潤疆,採取多種舉措,不斷鞏固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創作精品 弘揚時代精神
11月21日至22日,舞劇《龜茲》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成功上演。作為自治區重點文藝創作項目,該劇創新性地將鳩摩羅什東行傳法與玄奘西行取經的時空交匯呈現在舞台上,通過《蘇幕遮》《般若世界》等章節,生動展示龜茲樂舞的獨特魅力。
“為了創作《龜茲》,我深入題材核心,細細體察和感悟那久遠而壯麗的文化與心靈秘境。”編劇韓子勇表示,借助遙遠的龜茲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揭示“向內凝聚”“多元一體”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真諦。
文化繁榮體現為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新疆堅持為人民創作的導向,藝術創作體系日益完善,文藝創作與演出呈現百花齊放局面,推出了一批正確反映新疆歷史、富有中華文化底蘊、融入現代文明、深受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
《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木卡姆戀歌——萬桐書》《張騫》《解憂公主》《樓蘭九歌》……依托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新疆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文藝活動,新疆舞台藝術精品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
今年10月底,第十五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終評演出在烏魯木齊舉行。《帕米爾的鼓聲》《時間的聲音》等4部新疆舞蹈作品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備受矚目。《陽光下的麥蓋提》在獲得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獎之后,今年又榮獲文華節目獎。
新疆舞蹈家協會秘書長高善君表示,要繼續團結藝術家深入現實生活,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鑄魂,創作更多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精品,推動新疆舞蹈事業邁向新高度。
賡續文脈 激發文化活力
作為文物資源豐富的地區,新疆擁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9545處不可移動文物和45萬件可移動文物。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是推動文化創新創造的豐富資源和持續動力。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成果豐碩,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體現。
“全區文物系統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切實保護、研究、闡釋和利用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自治區文物局辦公室主任白偉介紹,近年來新疆實施“考古中國”相關重大項目77項,推進克孜爾石窟、交河故城等重要遺址的保護與展示﹔全區150家博物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提升展覽水平﹔新疆博物館設立“國博廳”“故宮廳”,引進國家級展覽﹔“流動博物館”深入基層,讓民眾通過實物實景感受中華文化。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見証歷史,更啟迪當代、服務現實。在新疆博物館文創區,憨態可掬的張騫卡通文具、精美的“綺夢千年”壁畫徽章、活潑的唐代仕女冰箱貼等產品吸引游客駐足。新疆博物館文創部負責人關懿說:“我們希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講述文物故事,呈現古代文明與現代藝術的融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能夠帶動產業發展,促進就業。
和田市吉亞麗人艾德萊斯綢織染非遺工坊通過支持老藝人、開展培訓和文化活動,使這項技藝得以傳承。同時,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成為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結合的典范。“非遺工坊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不但讓更多人了解艾德萊斯綢的歷史與文化,更激發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和田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瑪買爾婭木·熱米扎說。
文化惠民 豐富群眾生活
11月15日上午,新疆美術館公共教室內溫暖而活躍,“親手制作青花瓷冰箱貼”活動吸引眾人參與。在老師指導下,一個個精巧的冰箱貼逐漸完成,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巧妙結合。
“作為自治區文化傳播與美育普及的重要平台,新疆美術館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宗旨,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展覽、教育和文化交流中。”新疆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楊帆說,今年以來已舉辦近30場展覽、約130場公教活動,接待觀眾近30萬人次。下一步將繼續推出反映時代、貼近生活的展覽,並開展館藏精品下鄉及藝術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
從手工體驗課到公益展覽,從惠民演出的熱烈掌聲到文化培訓的無聲滋養……新疆各級文化單位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參與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共享中獲得精神滋養。
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秋冬季惠民演出重點劇目——新疆曲子劇《天山兄弟情》在昌吉州藝術劇院劇場上演。該劇展現了各族群眾間深厚的民族情、兄弟情與家國情懷,今年在新疆多地巡演,並入選第十九屆中國戲劇節。
“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們要深入基層、貼近生活,創作更多具有新疆特色的原創曲子作品,讓新疆曲子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展現新疆文化的魅力。”昌吉州藝術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東說。
群眾文化活動同樣豐富多彩。2025年“我們村的舞”自治區群眾舞蹈大賽自4月啟動,至11月舉行成果展演,共有1.1萬支隊伍從鄉村廣場走向舞台,舉辦賽事3000場,吸引460萬群眾參與,有效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我們村的舞’大賽讓群眾成為主角,以生活為舞台,通過舞蹈加強交流,各族群眾從田間地頭、社區院落走向專業舞台,成為文化的創造者和享受者。”新疆文化館館長周文亮表示,將繼續開展更多文化活動,凝聚群眾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賈春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