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八連冠”守榮光 “創最佳”向遠方

全運會見証新疆體育新突破

2025年11月23日10:3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1月21日,第十五屆全運會在粵港澳大灣區“海與城”交融的壯闊背景下圓滿落幕。這場首次由三地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不僅定格了無數突破極限的高光時刻,也見証了新疆健兒超越自我、奮勇拼搏的動人篇章。

本屆全運會,新疆體育代表團共奪得11枚金牌、16枚銀牌、18枚銅牌,獎牌總數超越上屆,整體成績實現新突破。新疆健兒們突破自我的精彩表現,推動新疆體育事業邁向更高水平,也進一步激勵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疆篇章注入蓬勃力量。

摔柔項目全面進步

11月13日,廣東清遠第十五屆全運會摔跤比賽最后一個項目結束后,克拉瑪依市業余體校摔跤教練王海軍來到運動員熱身區,與愛徒——新疆摔跤隊運動員托爾巴圖緊緊相擁。作為托爾巴圖的啟蒙教練,他兩天前就來到清遠,怕影響徒弟比賽,所以一直在看台上遠遠陪伴。

這是托爾巴圖第三次參加全運會,前兩次比賽中,他都拿到了冠軍,是新疆摔跤歷史上首位全運會“兩連冠”選手。這次征戰全運會,他拿到了銅牌。

“如果隻想自己,拿到銅牌肯定遺憾,但是轉身看到隊裡第一次參加全運會的年輕運動員在不同公斤級別的賽場上都拿到了獎牌、取得好成績,我的遺憾就被沖淡了。”托爾巴圖說。這個全運會周期,他既是運動員也是教練員。作為新疆競技體育項目中的傳統優勢項目,因為有一代代運動員的堅守,新疆摔柔項目在此次全運會上斬獲1金5銀6銅,獎牌總數創下歷史新高,並打破了“單項依賴”,實現了全面進步。

摔跤墊上的熱血與激烈,與馬術賽場上的優美與從容,都留下了老將們堅守的身影。

本屆全運會上,新疆馬術隊收獲盛裝舞步個人賽金牌和團體賽銀牌。56歲的劉忠,38歲的劉濤、蘭超和31歲的張紅釗,4位騎手的堅守勾勒出新疆馬術30年的發展軌跡。昭蘇縣被譽為“天馬故鄉”,新疆也有著得天獨厚的馬術傳統,更有著代代相傳的堅守與熱愛。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的“系統化訓練”,馬術運動員們見証了新疆馬術項目的發展。

在深圳市寶安區體育中心,當葉爾達吾列提·買依蘭別克奪得拳擊男子71公斤級冠軍時,這枚金牌不只是一枚獎牌,更是新疆拳擊自1997年以來,連續8屆全運會奪冠,實現“八連冠”的榮耀見証。

科學訓練是新疆拳擊長盛不衰的關鍵因素。新疆拳擊隊運用專業設備監測數據,配備體能、康復、營養專業團隊,全方位保障運動員狀態。“隊伍通過‘一帶一路’國際交流等平台,與多國選手交鋒,在中亞形成穩固交流圈,還聘請了古巴教練,不斷提升實戰水平。”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新疆拳擊隊總教練阿不都西庫爾·米吉提說。

展望未來,青訓更是“未來之本”,新疆拳擊隊在全疆布局選拔點,深入鄉村學校發掘12歲以上的拳擊苗子,讓每個有天賦、肯吃苦的孩子都有機會站上夢想拳台。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正為新疆拳擊注入持久底氣。

多點實現“零的突破”

在傳統優勢項目持續發力的同時,新疆體育也在不斷開拓新增長點,推動更多項目實現“零的突破”與“歷史最佳”。

射擊賽場上,22歲的新疆姑娘陳佳完成了一場“4年逆襲”。10月15日,在廣州舉行的女子25米手槍決賽中,她雖以銀牌收官,卻創造了新疆選手在該項目上的全運會最佳戰績。而4年前,初登全運賽場的她甚至未能進入決賽。

“我反復打磨每一個技術環節,僅舉槍瞄准這個動作,就練習了上萬次。”面對眾多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競爭,陳佳憑借“每一發都當作最后一發”的專注頂住壓力,盡管與金牌失之交臂,但她對未來充滿信心,“下一次,目標就是為新疆帶回金牌!”

全運會比賽結束僅數日,陳佳已轉戰國際賽場。在11月15日的2025年射擊世錦賽上,她與隊友合作奪得女子25米手槍團體冠軍,並刷新世界紀錄,讓新疆射擊閃耀國際舞台。

在柔道項目比賽中,新疆選手阿卜杜熱西提·杰力力在男子柔道90公斤級比賽中獲得一枚寶貴的銅牌,這是新疆男子柔道在全運會歷史上首次奪得獎牌。

“新疆是摔柔項目的熱土,這裡從不缺有天賦、肯吃苦的孩子。”新疆柔道隊教練王朋飛從家鄉山東來到新疆,十多年始終堅守“培養新疆運動員”的初心,看著自己親手選拔、悉心培育的運動員一步步成長成才,讓他更加堅定了扎根新疆、深耕柔道項目的信念,“我會繼續在基層發掘好苗子、培養好人才,讓更多新疆運動員站上更高領獎台。”

新疆健兒的突破在田徑賽場上也得到體現。22歲的短跑小將艾力庫提·依沙克在男子100米預賽中跑出10.33秒,刷新了由他本人保持的新疆紀錄。這是時隔12年,新疆運動員再度亮相全運會百米賽道,標志著新疆短跑項目的回歸。教練阿不都維力·阿不都卡迪爾說,艾力庫提的表現不僅是個人的突破,更展現了新疆田徑在后備培養與科學訓練方面的持續進步,為未來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與信心。

“全民熱度”筑牢基石

“這幾天一直在看競技體育摔跤項目的比賽直播,和我們7月參加群眾體育摔跤項目的賽場一樣,都在廣東清遠。”亞沙爾·提力瓦力地說,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中國式摔跤比賽中,他奪得男子75公斤級金牌。

競技體育的突破與群眾體育的普及,始終是新疆體育事業發展的雙引擎。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提出“體育回歸大眾”理念﹔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增設19項群眾賽事,廣場舞愛好者、民間摔跤手等體育愛好者得以登上全國最高競技舞台,標志著體育發展路徑的深刻轉型。

新疆群眾體育的發展歷程,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截至2024年底,全疆體育場地數量增至88816個,人均場地面積達2.88平方米,縣(市、區)全民健身設施完備,更好惠及民生。

如今,城鄉街頭的體育公園、健身路徑已成為各族群眾日常交流的“文化客廳”,5.3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活躍在基層,傳播科學健身理念。全疆每周參與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過37%,約800萬人在運動中收獲健康與快樂。全年舉辦的“兵地融合杯”籃球賽、“阿圖什杯”足球邀請賽以及“村超”“村BA”等各類群眾賽事達5.8萬場次,參與人次達587萬。賽場內外的吶喊與歡呼,讓體育成為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

本屆全運會火炬雖已熄滅,但新疆體育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未來,期待更多新疆健兒亮相國際國內賽場,期待更多“零的突破”書寫歷史,更期待體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中更加鮮明的幸福底色。(王晶晶)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