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新工作室“F4”組合:“碼”上協作 “弦”上共鳴

2025年11月23日10:2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在伊犁河畔,有一個由4名性格迥異的年輕人組成的創新工作室,他們以代碼為筆、協作為墨,在數字化浪潮中遨游。

11月17日下午,創新工作室會議室裡,項佩瑜與工作室成員分享前期出差學到的有關計算機視覺應用開發方面的心得。

創新工作室的故事始於2022年。那年,項佩瑜剛入職新疆電信,與經驗豐富的陳平組成臨時搭檔,負責平台保障工作,中國電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公司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陸續吸納了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吾孜艾力·熱夏提,以及曾在北京從事后端開發、熟悉英語及多民族語言的外克力·阿不都果勒克,他們被同事們稱作創新“F4”組合。

去年,該工作室研發的“霍爾果斯市街道招聘平台”獲評自治區2024年“五小”群眾性優秀創新成果。

在團隊裡,親切稱呼是彼此親近的見証:項佩瑜年齡最小,被大家喚作“小項”﹔陳平資歷最深,“陳平哥”的稱呼滿含敬重﹔吾孜艾力昵稱“吾孜”﹔外克力性格外向,善於溝通協作,是工作室的外聯擔當,被叫作“外總”。4個人分工明確——項佩瑜與吾孜艾力負責前端頁面設計、UI呈現,陳平與外克力主攻后端數據接口、數據庫架構,他們以兩人一組搭檔的模式緊密協作,讓程序研發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去年古爾邦節期間,霍爾果斯一家政務部門急需一款多語言小程序,時間緊、任務重。外克力雖在過節,仍通過視頻、語音遠程協助﹔項佩瑜主動跨崗接手后端工作,克服技術壁壘加班攻堅,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在為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供銷社開發智慧農業平台時,面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交流不暢的農戶,外克力與吾孜艾力充當翻譯,精准收集需求,使平台更貼合農牧民實際。

“開發本地多語言程序,讓工作室更具競爭力,這是國內發達地區軟件開發企業難以復制的優勢。”作為團隊主力,陳平對工作室的發展方向有著明確目標。

工作內外,團隊裡民族團結的暖意浸潤日常。今年夏天的一天,項佩瑜加班至深夜。外克力想著他就一個人,回家也是冷鍋冷灶,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十分熱鬧,外克力的母親還特意為他煮了特色美食“曲曲兒”,熱氣騰騰的飯菜裡充滿溫情,讓項佩瑜至今想起仍感覺暖暖的。今年初,部門團建時,外克力報名表演新疆舞,其余3人忙前忙后籌備道具、挑選服裝,鼓勵他大膽展示,“群策群力”成了團隊凝聚力的生動寫照。

談及團隊成員,項佩瑜滿是敬佩,陳平就像“定海神針”,總能把大家的想法落地細化,設計的架構又穩又全﹔外克力細心周到,常幫他補齊考慮不周的細節﹔吾孜艾力思維活躍,總能源源不斷提出創新設想。而在這樣的氛圍裡,項佩瑜也從僅會Java開發、做Web項目的新人,成長為掌握Python、JavaScript編程及AI技術的多面手,性格也愈發開朗,學會從每位同事身上汲取長處。

年底了,創新工作室的“F4”更加忙碌,因緊急開發的項目多了,加班的日子也多了。但4個人始終同心同向,用技術服務地方發展,用協作詮釋民族團結。他們用行動証明:當大家的智慧碰撞,當彼此的真心相融,就能在數字化征程中奏響最美的多元和弦。(范瓊燕)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