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馬力·哈來西:接過父親的馬鞭 扛起護邊的責任
“邊境線就是我的家,守護好這裡,就是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才心裡踏實。”11月5日,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護邊員朱馬力·哈來西騎馬巡邊時說。
1996年,12歲的朱馬力第一次跟隨父親踏上巡邊之路。當界碑上“中國”二字映入眼帘時,守護國土的種子就在心裡開始萌芽。
“孩子,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飽含先輩的心血,必須用心守護。”父親牽著他的手說。
此后數年,朱馬力成了父親巡邊路上的小跟班,白天記地形、認路線,晚上聽父親講巡邊護邊故事。
他對邊境線上的每一道溝壑、每一塊岩石都爛熟於心,哪裡有陡坡、哪裡易發泥石流,他都知道,13歲便成了遠近聞名的“邊防通”。
2009年,父親退休后,25歲的朱馬力正式開啟了屬於自己的護邊生涯。
“我接過父親的馬鞭,就是扛起了護邊的責任。”朱馬力撫摸著父親留下的馬鞭,眼神堅定地說。
朱馬力的巡邏路線是哈拉布拉克鄉最艱險的路段之一:需跨越一條寬約20米的季節河,河水夏季暴漲、冬季結冰﹔穿過3個常年大風肆虐的山口,翻越兩座海拔超4000米的達坂及五六座山嶺,空氣稀薄、終年積雪﹔巡邊路往返一次就要走30多公裡,他每周至少巡邏三次,餓了就啃干糧,渴了就喝雪水。
朱馬力不僅是邊境線的守護者,還是牧民的貼心人。
2024年5月,雨季來臨后,這裡面臨洪水威脅。河道及山溝的洪水持續沖擊路面,導致多處巡邏路段出現塌陷。
朱馬力迅速組織60余名護邊員投入搶修。經過15天的連續奮戰,受損道路全部修復,為巡邏工作和牧民出行筑牢了安全防線。
2024年7月初,一個緊急情況突然傳來:在13號界碑執勤的護邊員發現12戶牧民趕著近500頭牦牛,正在通過界碑,向附近的危險區域轉場。
“邊境線安全不能出一點差錯,牧民的安全更重要,我必須馬上趕過去。”朱馬力聽到消息后,立即帶領4名護邊員,騎馬趕赴該區域。
正值中午,烈日炎炎,他們一路疾馳,2個多小時后終於追上了牧民。
“老鄉們,這裡是邊境區域,地形危險還容易越境,跟我走,我給你們找安全的轉場路!”朱馬力耐心地向牧民講解。
在他的勸說下,牧民們跟隨他前往安全區域轉場。
截至目前,護邊員們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80余起,在暴風雪、洪水等災害中多次參與救援,累計尋回失蹤牛羊200多頭(隻),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余萬元。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朱馬力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蓋了新房、買了汽車,有人勸他換個輕鬆的工作,他卻始終堅守在護邊崗位上。
“好日子都是黨給的,我們要知恩圖報。”他也常常對兒子講,“護邊是咱家的光榮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在他的影響下,兒子時常跟著他巡邊。
“朱馬力是我們護邊員的榜樣,經常帶動身邊人一起守護邊境、服務群眾,常態化開展邊境安全隱患排查,為邊境安全筑牢了一道堅實的防線。”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邊防委員會辦公室干部阿吉巴依·巴合提努爾說。(陳疆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