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被喚醒的精神地標

2025年11月17日09:3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卻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五個大字背后的歷史。”11月6日,哈密市左宗棠鳳凰台歷史文化公園鳳凰台大營內,27歲的成都小伙陸遙接過空軍老戰士盧建華、韓鄭贈送的飛機模型,真誠地說。

從空軍老戰士的滿臉欣慰中、與陸遙緊握的手不難看出,陸遙遠道而來修復遭破壞的“為人民服務”飛行地標的行為,喚醒了沉睡的精神地標。

那段歷史,盧建華和韓鄭曾親歷過——20世紀60年代,他們是位於哈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航空學校的學員,航校在茫茫戈壁上刻下的“為人民服務”“隻爭朝夕”等5處飛行地標,陪伴他們和戰友完成了一次次飛行訓練。

今年11月1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在紀念日到來之際,空軍老戰士不遠千裡前來贈送飛機模型,陸遙認為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一個飛行地標修復,一次精神坐標傳承。從承載“為人民服務”飛行地標的哈密大地,到傳承“為人民服務”的網絡大眾,全民都在守護“為人民服務”這個共同的信仰。

初心如炬

戈壁灘上的自發守護

前不久,一則“新疆哈密戈壁灘‘為人民服務’大字遭到破壞,網友驅車2000多公裡修復”的視頻在網絡引發廣泛關注。是誰在這句經典語錄上搞破壞?又是誰對此進行了修復?

陸遙是中國汽車互聯網平台企業易車網成都工作室的視頻編導,該工作室負責人是哈密人。今年8月,工作室討論選題時,這位負責人和陸遙的一個哈密朋友推薦他去哈密拍攝“為人民服務”等飛行地標。

“他們隻知道這些飛行地標是當年空軍飛行員訓練時候用的,別的也不太清楚。直覺告訴我,這背后一定有故事。”11月6日,陸遙在哈密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我是黨員,也是軍屬。第一次在現場看到‘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時,心裡很震撼。但我也看見在人和民兩個大字中間,有越野車玩漂移時留下了一圈圈深深的車轍印。那一刻,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這是紅色遺產,保護意識不夠,把這裡當成了戶外越野地。”陸遙說,當時心裡涌現出一種非常朴素的情感——要修復好它。

修復的過程非常辛苦。陸遙帶著哈密的熱心朋友花了一周多時間,裝運石子、鋪設。戈壁灘上條件艱苦,吃飯基本就靠自帶的馕和水。

“朋友們沒有一句怨言,都覺得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陸遙說。

修復工作完成后,為了確認效果,陸遙聯系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尋求幫助。該公司認為用衛星做公益也是科技報國的一種形式,決定無償提供技術支持。

9月28日12時45分51秒,吉林一號衛星飛過“為人民服務”大字上空時按下快門,衛星影像清晰顯示,現場修復達標。

“我把修復飛行地標的經歷剪成《在哈密的戈壁灘上,我找到了五個大字》《為了修復這幾個大字,我竟然動用了一顆在軌衛星》兩條視頻,用我的賬號‘略靠譜旅社’發到網上后,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陸遙說,截至11月6日,視頻在B站和抖音等平台的播放量達4000萬人次左右,點贊百萬次,評論數萬條,“網友們都是鼓勵和贊揚,讓我很感動。”

歲月回響

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當最后一塊石頭鋪平,朋友們都走了,我特意多留了兩個小時。戈壁很安靜。我好像聽到了50多年前空軍將士們修建這些大字的聲音。現在,我們干了一件和他們一樣的事情。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覺很奇妙。”談起修復經歷時,陸遙常常陷入這種難忘的回憶。他說,“真正珍貴的,是大字背后人民空軍的奮斗精神。”

“為人民服務”等5處飛行地標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11月5日,來到哈密的空軍老戰士代表盧建華、韓鄭介紹,20世紀60年代,第八航校在哈密成立。當時,航校學員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空域駕機訓練,迷失方向、飛錯空域是潛在的危險。航校領航主任季臣業集思廣益,決定在戈壁灘上刻寫大字飛行地標,以作導航用。季臣業帶領航校教員、學員們,憑借著最簡陋的工具——經緯儀、皮尺、鐵鍬,通過精准刮除深色礫石層,露出底下淺色鹼土,精心刻畫出“為人民服務”等5組巨型飛行地標文字。其中,“為人民服務”單字長寬各達50米。

在那個沒有衛星定位的年代,這5組大字,就如同飛行員的“空中燈塔”,而第八航校更是培養出了包括航天英雄楊利偉等在內的大批優秀飛行員。

“季臣業主任於2023年去世了。去世前,他還念念不忘在哈密的奮斗歲月,念念不忘這些飛行地標。”韓鄭曾在解放軍報、中國軍網《走進歷史之旅》紀錄片中出鏡講述修建飛行地標的故事。他說,這次來哈密,拍攝了“為人民服務”等飛行地標的視頻,傳給了季臣業的家人,其家人很感動。

“這5處飛行地標經批准於1968年8月建成,當時參與策劃、設計、修建的還有白家林、陸文俊、趙元昌等教員。我是1969年9月到第八航校的,在季臣業主任的帶領下,參加過飛行地標的后續修整。1976年,這些飛行地標不再使用。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忘記這些飛行地標。”盧建華是新世紀以來第一個在媒體上撰文介紹“為人民服務”等飛行地標的第八航校老飛行員,“陸遙修復飛行地標的視頻下面,有很多留言和評論。可以看出,他們同樣珍視和守護著這些承載人民空軍奮斗精神的紅色印記。”

薪火相傳

全民守護的精神家園

10月11日,人民空軍官方賬號在陸遙發布的視頻下留言回應:“人民空軍為人民,人民空軍人民愛。向您致謝!”這條簡短的致謝在短時間內獲得數萬網友點贊。

10月1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官方號“CNSA中國航天文化”也在視頻下留言:“為人民服務!中國航天向您致謝!”

10月18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新疆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專家團隊,深入“為人民服務”飛行地標區域實地調查、採樣分析,為科學修復生態提供數據支撐。

10月30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對此事進行回應:網友驅車千裡,自發修復的善舉意義不凡,得到社會廣泛關注,讓我們一起守護好共同的精神家園。

……

“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是我們永遠銘記的精神坐標。”自治區黨校教授王鵬說,“為人民服務”飛行地標受損及修復一事之所以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扎根人民心中,人們容不得“為人民服務”的標志物、紀念物、建筑物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壞,“網友對破壞飛行地標責任者的氣憤、對陸遙的鼓勵贊揚,原因都在這裡。”

11月6日,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向陸遙、盧建華、韓鄭授予了“終身榮譽游客”稱號,向他們守護和傳承“為人民服務”紅色精神的行為致敬。

如今,“為人民服務”等5處飛行地標被哈密市伊州區人民政府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場已設立圍欄,各項保護措施、生態修復措施正在落實。目前,已經有不少人前往“為人民服務”等飛行地標參觀。這些戈壁深處的飛行地標,成了新的紅色文旅“打卡地”。(魏永貴、田玉)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