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他們在“死亡之海”寫下綠色情書

2025年11月15日10:4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老周,快過來接管子!”

“才換的新管子,啷個漏了呦?”

10月24日清晨,邱利蘭打開水閥,准備給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澆水時,瞥見不遠處的沙丘上滲出的流水,已沖出一道淺淺的溝壑。

邱利蘭三步並作兩步沖過去,扒開梭梭林,發現滴灌帶被咬出一個洞,“估計是兔子干的!”。

駐守在塔裡木沙漠公路48號井的邱利蘭,對這片防護林的情況再熟悉不過。8年前,她和丈夫周銀豐從四川來到新疆,專職養護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他們見証了沙漠生態環境逐漸好轉。“我們剛來時,梭梭大約2米高,現在都3米高了。”邱利蘭說,林帶長高長密后,野兔、狐狸、野雞等野生動物紛紛來此“安家”。

“動物也有口渴的時候嘛。”周銀豐蹲在地上,麻利地剪斷滴灌帶破損的地方,再套上接環,兩邊一拉,管子便重新對接完好。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這裡常年風沙肆虐,跟四川溫潤氣候完全不一樣。“在老家,樹多到習以為常,來這兒才懂,每棵樹都是‘英雄’。沒有樹擋沙,人就站不住腳﹔沒有樹遮陰,動物也活不下來。我們,樹,還有那些小動物,都是相依為命的‘一家人’。”周銀豐頗有感觸地說。

塔裡木沙漠公路於1995年通車,為防止公路被流沙掩埋,起初在道路兩側鋪設了草方格,但兩三年后,80%以上草方格被風沙摧毀。自2003年起,塔裡木油田開始在公路沿線種植防護林,2005年建成436公裡的綠色長廊,梭梭、檉柳、沙拐棗等2000萬株植物扎根公路兩旁。

為養護這片防護林,沿途平均每4公裡打出一座水井,共建成109座水井房。駐守在水井房的夫妻工,每天首要任務便是打開水井房閥門,通過水泵抽取地下水,經滴灌系統精准輸送至每一株植物根部。

隨后,守井人開始巡護防護林,檢查滴灌帶有沒有“跑冒滴漏”,檢查植物長勢,看是否有病虫害。“以前,柴油機發電抽水,轟隆隆的聲音吵得人心煩。現在是光伏發電抽水,好多了。”邱利蘭說。

柴油機發電時,天一黑就關機,然后房子就沒電了。對守井人而言,最難熬的莫過於無邊寂寞,有時憋得讓人近乎發瘋。

2022年,塔裡木油田對沿線水井房實施升級改造,在林帶配套安裝光伏板,改用光伏發電抽水並加裝儲能設施,助力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建成。自此,每座水井房都配齊了電視、冰箱,守井人徹底實現用電自由。

駐守在4號井的李偉和黃茂桃夫婦,是2023年才來的“新人”。“每周都有專車配送米面油、肉蛋奶及水果蔬菜,想吃啥在微信群預訂就行。”黃茂桃說。

熱愛生活的她在水井房后搭起雞圈,養了十幾隻雞。閑暇時,她逗逗從老家帶來的寵物狗,偶爾和親戚朋友視頻通話,為孤寂的守井生活添了不少樂趣。

“這條路是網紅公路,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自駕的、騎行的、徒步的都有,不少游客還會來水井房坐一會,跟我們聊聊天。”黃茂桃總是跟游客說,這綠看著好看,但來得並不容易。

109座水井房的夫妻工守著樹,樹護著路,路連著外面的世界。

為更好地養護這條路,塔裡木油田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工人工資、樹木施肥打藥、路面修補、滴灌帶更換等都要花錢。”塔裡木油田塔中採油氣管理區生產運行部一級主管馬強說,僅化肥每年就要採購五六百噸。

最近四年,塔裡木油田陸續更換完防護林滴灌帶,收回來的舊滴灌帶連起來能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好幾圈。

由於部分樹種老化,還有部分樹被風推過來的沙牆掩埋,塔裡木油田計劃從明年起陸續補種新苗,2026年計劃補種五六十萬株。

為更好守護這條綠色長廊,塔裡木油田正研發智慧灌溉系統。今后,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輕點鼠標,就能為436公裡的防護林精准澆水,中控室大屏可實時監控滴灌系統“跑冒滴漏”情況。

以數字技術守護綠色長廊,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建成20年后,守井人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編輯點評

堅守隻為綠千重

塔克拉瑪干的風沙中,109座水井房如點點星辰,串聯起436公裡綠色長廊。邱利蘭夫婦與百余對守井夫妻,以大漠為家、與梭梭為伴,用日復一日的巡護修補,守護著抵御流沙的生態屏障。

從柴油機轟鳴到光伏電閃耀,從寂寞難熬到用電自由,水井房的變遷見証著生態守護的升級。滴灌帶的破損與修復,是人與自然相依共生的生動注腳。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安家,印証著沙漠生態的持續向好。

塔裡木油田的持續投入與科技賦能,讓這條零碳公路煥發新生。當智慧灌溉系統逐步落地,人工巡護雖將退出歷史,但守井人用堅守澆灌的綠色希望、用奉獻詮釋的生態擔當,早已融入大漠風骨。(於江艷)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