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歸鄉之旅,台灣游客愛上新疆

2025年11月14日11:0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在新疆過完春節再回台灣。”已在伊寧市生活了一段時間的周正修由衷感慨,“這裡早已是我的家,來了就再也舍不得離開。”

今年63歲的周正修是中國台灣人,足跡遍布世界多地后,愈發牽挂故土根脈。三年前,60歲的他與妻子開啟尋根之旅,夫妻倆走過四川、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山東等地,最終抵達首都北京。

“父親1938年來到台灣,終其一生未能重返故土,這成了他最大的遺憾。”周正修動情地說,“手機上那些展現祖國發展變化、山河風貌的短視頻,讓我堅信,無論相隔多久、距離多遠,都擋不住我們回家的步伐。”

在老家——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與父親相近的鄉音、父親曾跋涉的山川、蹚過的河流……當這些展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一切都從模糊變得清晰,而家譜中一個個陌生的姓名也變成了一張張親切的臉龐。這場尋根探親之旅,不僅讓他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深深感受到了故土難離的溫暖與牽絆。2024年,懷揣著對邊疆的向往,他們決定來一趟新疆。

2024年10月,夫妻二人來到伊寧市,他們發現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格外宜人。沿街居民淳朴熱忱,物價親民實在,各類瓜果香甜豐饒,不愧“瓜果之鄉”的美稱。這片被譽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水草豐美、風情濃郁,讓他們瞬間萌發了在這裡“住下來”的想法。

他們在新疆待了兩個多月,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湛藍的天空和飛翔的鴿子、中華福壽山上的冬雪仙境、布爾津縣禾木村的日出、帕米爾高原上白沙湖景區的奇觀……周正修夫妻深切感受到:“新疆大而美,兩個月的時間太短,根本不盡興!”

返回台灣后,兩人始終懷念在新疆的生活時光,微信朋友圈裡的點滴記錄仿佛帶著魔力,吸引著他們再來新疆。遠房堂姐再三邀請他們來伊寧市,還囑咐女兒將家裡閑置的房屋騰出來給夫妻倆住。今年4月,夫妻倆在伊寧市“安家”了,這裡的溫馨及美好讓他們決定要在新疆過完春節再回台灣。

“這裡有我的親人,更有我的家,待在這裡心裡特別踏實,日子也過得格外自在。”周正修說。

今年5月的一天,周正修夫妻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對維吾爾族新人結婚。“我能參加你們的婚禮,沾沾喜氣嗎?”周正修手拿紅包向兩位新人詢問。

“當然可以,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家人嘛。”新婚夫婦的回答讓他們高興又溫暖,他們和參加婚禮的人們一起跳麥西熱甫、品嘗美食,這場聚會成了旅居生活中最溫暖的時刻之一。

“這裡的溫暖藏在點點滴滴裡。”讓周正修感到溫暖的瞬間還有很多:不相識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探討古詩詞的含義,清晨社區裡親切的問候和隨處可見的笑臉,旅行團裡大家的相互關心……

“這次旅行,我真切感受到現在的生活太方便了。”周正修感慨道。他打開手機就能在購物平台上選購全國各地的商品:黑龍江的鬆子和黑木耳、湖北的紫薯泥、山東日照的鱍魚都成了他們餐桌上的美食﹔甚至連意大利的沙灘褲,也能隨時在線下單。

“我們非常喜歡網絡購物和移動支付,感覺通過一部手機就能聯通全世界,這就是祖國強大的體現。”周正修說。

周正修把自己在新疆旅居的生活點滴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贏得不少台灣朋友點贊,還有不少朋友經過他的介紹來新疆旅游。他們說下一站計劃去哈爾濱看冰雪大世界,到漠河打卡,再感受一下零下30攝氏度的北國風光。

“2024年買了100個北京燒餅帶回台灣,分享給親戚朋友,這次我還會帶一些特別的禮物分享給台灣的朋友。”周正修說。(宋衛國)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