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賦能開放升級——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動能澎湃
“截至2025年10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及階段性成效達81.5%,提前完成第二年80%以上目標﹔累計形成省級制度創新成果72項,新設企業總數達4.4萬家,今年1—9月進出口額佔全疆近40%……”11月13日,在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兩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主任李軒公布的一組數據,勾勒出我國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兩年來的跨越式發展軌跡。
從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到開放型經濟的“增長極”,從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到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新疆自貿試驗區在兩年時間裡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改革發展答卷,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制度創新破局開路
改革紅利多點釋放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使命,我們在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等8個領域形成的72項省級制度創新成果,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李軒的話語,點明了新疆自貿試驗區快速發展的核心密碼。
法治保障先行筑牢改革根基。《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頒布施行,69項支持政策相繼出台,45項自治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構建起“條例+政策+權限”的全方位制度支撐體系。
貿易便利化改革實現質效雙升。烏魯木齊海關副關長李開益介紹,海關系統創新推行“公、鐵、空”跨境物流“三步走”改革,使西向國際物流大通道通行效能實現“立體式”提升。全國首創的“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已在8個公路口岸落地,公路口岸過貨量佔比從13%提升至近20%,霍爾果斯公路口岸今年前9月貨運量同比增幅達1.8倍﹔保稅航油加注五位一體監管體系使航油成本降低約13%,累計監管出口保稅航油超11萬噸﹔“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讓進出口貨物通行時間分別壓縮70%、80%,為中歐(中亞)班列高效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其中,“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等兩項舉措已通過海關總署備案,向全國推廣。
金融開放創新破解發展瓶頸。中國人民銀行新疆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李青表示,通過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等政策落地,試點企業結算實現“秒申請、分鐘辦”,今年1—9月試點企業收付量佔新疆自貿試驗區總量的近三分之一。20余項“首單”“首筆”業務相繼落地,包括存貨質押融資、多式聯運單証增信融資等,試驗區內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30.81%,增幅是全疆各項貸款余額同期增幅的3.6倍。“哈薩克斯坦電子錢包境內便捷支付模式”等案例入選省級最佳實踐案例,為邊疆地區金融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開放能級不斷躍升
樞紐優勢充分彰顯
依托“陸港+空港”雙重區位優勢,新疆自貿試驗區正加速成為聯通歐亞的核心樞紐,開放型經濟質量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兩年來新疆自貿試驗區累計進出口貿易值達3081.1億元,佔同期新疆外貿總值的37.2%﹔今年1—9月進出口額佔全疆比重已近40%,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主引擎”。
物流樞紐能級實現跨越式提升。李軒介紹,中歐(中亞)班列“抵站直裝”“鐵路快通”全面推廣,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日處理能力超20列,通關時間從3天壓減至1天,國際班列開行列次佔全疆89.21%。“空中絲綢之路”持續拓展,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運營28條國際客運航線、36條國際貨運航線,分別通達18個國家24個城市和22個國家34個城市,成為全球航空貨運增長最快的機場之一。
特色產業集群加速崛起。聚焦新疆資源稟賦,新疆自貿試驗區加快構建開放型特色產業體系。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牽頭成立油氣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運營,國家風力發電技術創新中心開工,全疆首台自主生產的氫能源客車下線,烏魯木齊片區甘泉堡功能區塊形成完整鋁加工產業鏈。臨空經濟實現“從無到優”的突破,烏魯木齊片區首創“商務+技術”模式,常態化承接哈薩克斯坦等國飛機維修業務,飛機保稅維修、C檢、拆解等業務相繼落地。
對外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新疆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建成43個海外倉、邊境倉,構建多倉聯動跨境集運模式。烏魯木齊片區“區港聯動”成效顯著,今年1—10月執飛跨境電商全貨包機1162班,貨運量5.2萬噸。新疆標檢產品檢測認証有限公司獲香港標准及檢定中心(STC)授權,11家企業13個農產品獲香港優質“正”印認証,特色農食產品出海走出“加速度”。
國際合作網絡不斷拓展。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吸引5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喀什片區與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共建國際產業園,霍爾果斯片區成立全疆首個版權交易中心,開發13條跨境旅游線路……
新疆向西開放的“朋友圈”持續擴大。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新疆自貿試驗區吸引要素集聚的“強磁場”。兩年來,新疆自貿試驗區從法治保障、人才服務、要素流動等多方面發力,構建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法治賦能打造服務高地。自治區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王瑾介紹,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已入駐19家法律服務機構,周邊相關機構達83家,形成集聚效應。法務區構建一站式全過程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受理商事爭端近6000件,今年辦理涉外公証1305件,烏魯木齊仲裁委受理案件同比增長20.1%。通過組建涉外法律專家庫、建立多渠道糾紛化解機制,個案最短解紛時間僅29天,為涉外經貿活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人才服務保障持續升級。“絲路人才卡”服務延伸至外籍技術人才,全疆首個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金融服務不斷優化,2024年各銀行機構支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區塊資金同比增長24.5%,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提升戰略部署明確未來路徑。李軒表示,新疆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實施方案已印發,明確80多項改革舉措,重點推進三大任務: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探索跨境電子提單互認、公鐵聯運“一單制”等舉措﹔提升系統性改革成效,推動人員、資金、車輛、數據自由流動,爭取霍爾果斯口岸啟用車輛快捷通道﹔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建設中亞高端裝備維修基地,發展數字文化貿易,推動新疆自貿試驗區與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
從“試驗田”到“示范區”,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新疆自貿試驗區兩年來的改革實踐,為邊疆地區高水平開放積累了寶貴經驗。站在新的起點上,隨著提升戰略的深入實施,這片充滿活力的開放高地,必將引領新疆對內對外開放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拓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貢獻更大力量。(黑宏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